熊螭

xióng chī [ xiong chi]
注音 ㄒㄩㄥˊ ㄔ

词语释义

熊与螭。均猛兽名。 用以喻豪杰。

词语解释

  1. 熊与螭。均猛兽名。

    汉 班固 《西都赋》:“挟师豹,拖熊螭。”

  2. 用以喻豪杰。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晋阳武》:“斮梟驁,连熊螭。”

引证解释

⒈ 熊与螭。均猛兽名。

汉班固《西都赋》:“挟师豹,拖熊螭。”

⒉ 用以喻豪杰。

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晋阳武》:“斮梟驁,连熊螭。”

熊螭的网络释义

熊螭

  • 熊螭
  • --------------------------------------------------------------------------------
  • 1.熊与螭。均猛兽名。2.用以喻豪杰。
  • 汉字详情

    xióng [xiong]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CEX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PF
    四角: 22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形容词

    (1)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英文翻译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
    chī [chi]
    部首: 603
    笔画: 16
    五笔: JYBC
    五行:
    仓颉: LIYUB
    四角: 5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离声。本义: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 同本义 。古代建筑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

    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红楼梦》

    (2) 又如:螭头(古代钟鼎礼器、碑额、殿柱、殿阶及印章等上所刻的螭形花饰);螭龙(传说中无角的龙);螭蟠(如螭龙盘据);螭虎(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英文翻译

    a dragon whose horns have not grown; cruel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海陆丰腔] li2 [陆丰腔] chi1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丑知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ţʰĭethrie/th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