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坤

xióng bǐng kūn [ xiong bing kun]
注音 ㄒㄩㄥˊ ㄅ一ㄥˇ ㄎㄨㄣ

词语释义

(1885-1969)湖北江夏(今武汉)人。参加湖北新军,后加入共进会,任工程第八营总代表。武昌起义中率部打响起义第一枪。民国成立后,任第五旅旅长。先后参加讨袁战争、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熊秉坤的网络释义

熊秉坤

  • 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 汉字详情

    xióng [xiong]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CEX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PF
    四角: 22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形容词

    (1)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英文翻译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
    bǐng [bing]
    部首: 505
    笔画: 8
    五笔: TGV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
    四角: 209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2) 同本义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3)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4)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5) 通“柄”。权力,权柄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动词

    (1)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秉,执也。——《尔雅》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诗·商颂·长发》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2) 又如:秉圭(持着玉圭);秉烛云长(即云长秉烛,指三国关云长执灯夜读的事);秉笔(执笔;握笔);秉烛达旦(指关云长在护送两位皇嫂途中,秉烛达旦事);秉节(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保持节操,守节);秉牍(手执简牍)

    (3) 引申为主持,掌握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汉书·霍光传》

    共秉朝政。——《三国志·吕布传》

    (4) 又如:秉公灭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秉正无私(主持正义,没有私念);秉教伽持(佛教语。指执行佛法、施加佛力于众生,以保护扶持之)

    (5) 保持;坚持

    民之秉彝。——《诗·大雅·丞民》

    君子秉心。——《诗·小雅·小弁》

    (6) 又如:秉彝(坚持道理);秉心(居心;用心;持心);秉志(持志)

    (7) 通“禀”。承受 。如:秉谢(禀受并回报);秉质(受于自然的资质)

    英文翻译

    grasp, hold; bundle;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2
    ◎ 客家话:[东莞腔] biang3 [沙头角腔] bin3 [客英字典] bin3 [海陆丰腔] bin3 [梅县腔] biang1 bin3 [台湾四县腔] bin3 [宝安腔] bin3 [陆丰腔] bin3 [客语拼音字汇] b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兵永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x/pyank
    kūn [kun]
    部首: 334
    笔画: 8
    五笔: FJ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GLWL
    四角: 451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2) 地,大地

    坤,地也,易之卦也。——《说文》

    坤,土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山岳河渎,皆坤之灵。——《宋书·乐志》

    (3) 又如:坤元(坤的元始之德,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坤母(地;火);坤后(地);坤珍(象征大地的符瑞);坤轴(想像中的地轴);坤维(地维。指大地的四方);坤仪(大地。同坤舆)

    (4) 《易》卦名

    (5) 八卦之一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易·说卦》

    (6) 又如:坤卦(八卦之一,代表地);坤乾(古书名。阴阳之书)

    (7) 六十四卦之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象》

    形容词

    (1) 后用为女性或女方的代称 。如:坤表(女表);坤鞋(女鞋);坤旦(评剧中女伶串演旦角,叫坤旦;男子串演旦角,叫乾旦);坤宅(旧时联姻,称女家为坤宅,男家为乾宅)

    (2) 古以八卦定方位,西南方为坤 。如:坤垠(西南边陲);坤隅(西南方);坤维(指西南方)

    英文翻译

    earth; feminine, female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n1 [梅县腔] kun1 [陆丰腔] kun1 [客英字典] kwun1 [宝安腔] kun1 [客语拼音字汇] kun1 [东莞腔] kun1 [沙头角腔] kun1 [海陆丰腔] k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昆平聲合口一等khuon/quonkʰuə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