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渠

xióng qú [ xiong qu]
注音 ㄒㄩㄥˊ ㄑㄨˊ

词语释义

古代宫廷卫队名。

词语解释

  1. 古代宫廷卫队名。

    《晋书·职官志》:“初啟 晋 臺,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晋书·职官志》:“左卫,熊渠武賁;右卫,佽飞武賁。”《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兵士隶卫各有其名……左右武卫曰熊渠。”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宫廷卫队名。

《晋书·职官志》:“初啟晋臺,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
《晋书·职官志》:“左卫,熊渠武賁;右卫,佽飞武賁。”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兵士隶卫各有其名……左右武卫曰熊渠。”

熊渠的网络释义

熊渠 (西周时期诸侯国楚国国君)

  • 熊渠(?―公元前877年),也称楚熊渠,芈姓,熊氏,名渠,楚熊杨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楚国第六任君主,公元前886年—公元前877年在位。楚熊杨五十九年(前887年),楚熊杨去世,熊渠继位。
  • 熊渠继位后,趁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动乱之机,开始开疆拓土的进程,相继攻打庸国(今湖北竹山县)、扬越(今湖北中部)、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将楚国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使楚国逐渐兴盛起来。
  • 熊渠更是离经叛道,僭越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镇守长江中游的三个要地。周厉王继位后,以暴虐著称,熊渠担心受到周朝讨伐,便取消他们的王号。
  • 公元前877年,熊渠去世。此时,熊毋康已早逝,次子熊挚红继位。不久,熊执疵发动政变,弑兄代立为君,改名熊延。
  • 汉字详情

    xióng [xiong]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CEX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PF
    四角: 22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形容词

    (1)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英文翻译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
    [q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ANS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SD
    四角: 31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榘( )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2) 同本义

    渠,水所居。——《说文》

    渠,坑也。——《广雅·释水》

    门闾沟渠必步。——《礼记·曲礼》。疏:“沟也。”

    (3) 又如:干渠(从水源引水的渠道);支渠;毛渠;渠堑(沟渠);灌溉渠;渠田(水田);渠长(古官名。掌管河川的官;盗贼的首领);渠水(引水的沟;沟渠中的水)

    (4) 濠沟

    景霍以为城,而 汾、 河、 涑、 浍以为渠。——《国语》

    (5) 古代指车轮的外圈 。如:渠冲(古代攻城的大车);渠碗(用车渠壳作的碗)

    (6) 盾 。如:渠幨(古时用来御矢的甲名)

    (7) 水名

    (8) 渠江,在四川省境内

    (9) 渠水,在湖南省靖县境内。一名渠河

    (10) 古州名 。治所在今四川省渠县

    (11) 姓

    形容词

    (1) 大。通“钜” 。如:渠凶(大恶人,元凶);渠首(渠魁);渠酋(渠魁,首领);渠帅(渠率。魁首。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2) 深广的样子 。如:渠渠(深广的样子)

    (3) 通“遽”。疾速

    夫水激而流渠。——《管子·地数》

    代词

    (1) 他

    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们);渠辈(他们);渠侬(方言。他,她)

    动词

    (1) 开凿沟渠

    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吕氏春秋》

    (2) 又如:渠堰(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

    英文翻译

    ditch, canal, channel, gu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gi2 [东莞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gi2 [客英字典]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強魚平聲開口三等gio/givgʰĭo

    熊渠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