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心豹胆

xióng xīn bào dǎn [ xiong xin bao dan]
繁体 熊心豹膽
注音 ㄒㄩㄥˊ ㄒ一ㄣ ㄅㄠˋ ㄉㄢ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人胆量极大。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老元帅!我有熊心豹胆,怎敢掩藏着赵氏孤儿。”

成语用法

熊心豹胆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非常胆大。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大胆。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老元帅!我有熊心豹胆,怎敢掩藏着赵氏孤儿。”

熊心豹胆的国语词典

形容胆量极大。

熊心豹胆的网络释义

熊心豹胆

  • 熊心豹胆:成语
  • 熊心豹胆:1974年的台湾电影
  • 熊心豹胆 (成语)

  • 熊心豹胆是一个成语,比喻非常胆大。
  • 近义词

    熊心豹胆造句

    可叶闲,这个明明无背景无权势无身份的三无小子,居然仿佛吃了熊心豹胆,在一方权力巨擘面前尚且能安之若泰,不谄媚,不阿谀,不奉承,口齿犀利,言行故我。
    尼玛,这么多年来从没人敢跟我老人家这么说话,你小子这是吃了熊心豹胆了吧!知道得罪我老人家的后果吗?说吧,你是想死还是想活!
    走,咱们看看去,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胆,敢来找咱们的麻烦!
    七爷说笑了,杨某便有熊心豹胆也不敢和原帮主开这等玩笑的。
    他们是什么人啊?怎么会在半夜到客栈劫你?你可是弱水宫左肩使,这帮人也真是吃了熊心豹胆了!
    哈哈!东郊大盛园林,这里只有一栋别墅!来吧,小子!我倒看看你是吃了熊心豹胆,还是三头六臂。
    你难道不知,我韩商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就怕令尊,我的舅父大人!他要打你,我莫非吃了熊心豹胆,怎敢去阻拦!
    不料他吃了什么熊心豹胆,不惧东王缉捕追杀,犯下滔天大案潜逃。
    黄百盛心胆俱裂,‘噗通’一声从椅子上摔落下来,磕头如捣蒜道,“大哥饶命,大哥饶命啊,我就是吃了熊心豹胆,也不敢和大哥做对啊!我冤枉啊!”。
    那有呀,你别听小弟胡说,你借我十个熊心豹胆我也不敢呀。

    汉字详情

    xióng [xiong]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CEX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PF
    四角: 22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形容词

    (1)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英文翻译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bào [bao]
    部首: 715
    笔画: 10
    五笔: EE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HPI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豸,勺声。“豸”( zhì),象形字,本指长脊的野兽。本义:豹子) 同本义

    豹,似虎圆文。——《说文》

    南山兽多猛豹。——《山海经·南山经》

    (2) 又如:豹尾(豹的尾巴;用豹尾做装饰的车或旗等);豹跳(暴跳;躁怒之相);豹隐(喻隐居)

    英文翻译

    leopard, panther;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3 paa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u5 [客语拼音字汇] bau4 [海陆丰腔] bau5 ba5 [客英字典] bau5 [陆丰腔] bau5 [梅县腔] bau5 [台湾四县腔] bau5 ba5 [东莞腔] bau5 [宝安腔] bau5
    ◎ 潮州话:b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敎去聲開口二等pauprauh/peaw
    dǎn [dan]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JGG
    五行:
    仓颉: BAM
    四角: 76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膽,连肝之府也。——《说文》。俗字作“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

    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胆结石(胆石症);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胆裂魂飞(恐惧惊怖到极点);胆液(胆汁)

    (4) 胆子,胆量,勇气

    勇胆猛戾。——《荀子·脩身》。注:“有胆气也。”

    虎骑闻之应胆慑。——岑参《老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 又如:胆落(丧胆落魄);胆大如斗(比喻人的胆量极大)

    (6) 装在器物内层,可容纳水、空气等的东西 。如:瓶胆,球胆

    英文翻译

    gall bladder; bravery, cou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干平聲開口一等dandʰ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