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形容词
(1)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雄 | 羽弓 | 云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iung/hiung | ĭu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包声。本义:野兽吼叫) 同本义
咆,嗥也。——《说文》
袭穴而不敢咆。——《淮南子·览冥》
虎豹斗兮熊罴咆。——《文选·刘安招隐士》。注:“吼也。”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咆号(吼叫);咆跃(吼叫跳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1 [客英字典] pau1 pau2 [宝安腔] pau1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海陆丰腔] pau1
◎ 潮州话:p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庖 | 薄交 | 並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brau/beau | bʰ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2) 同本义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 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3)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4) 吟咏;诵读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谓歌诵也。”
(5) 又如:吟盐咏絮(对盐吟咏女子的赞词);吟月(对月吟诗);吟弄(吟唱;吟咏);吟呻(吟咏;推敲诗句);吟玩(吟咏玩赏);吟颂(讴吟歌诵);吟诗(吟诵诗歌);吟歌(吟咏歌唱);吟写(吟咏抒写)
(6) 鸣,叫
熊咆龙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又如:吟叫(鸣叫);吟吼(吼叫);吟鸟(善鸣的鸟);吟蛩(鸣叫着的蟋蟀);吟鸣(鸣叫);吟啸(呼啸;呼叫);吟虫(善鸣的虫)
(8) 作诗,写诗;推敲字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9) 又如:吟怀(作诗的情怀);吟讽(作诗。亦谓作诗讽刺)
名词
(1) 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 [song (as a type of classical poetry)]。如:吟卷(诗册;诗稿);吟草(诗稿);吟轴(诗卷;诗册);吟笺(诗稿);吟集(诗集);《秦中吟》
(2) 诗人 。如:吟肩(诗人的肩膀);吟骨(诗人的精神);吟客(诗人);吟堂(诗人的堂室,书斋);吟眸(诗人的视野);吟笔(诗人的笔);吟窗(诗人的居住的窗户);吟魂(诗人的灵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m2 [梅县腔] jim2 ngim2 [东莞腔] ngim2 [客英字典] ngim2 [台湾四县腔] ngi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m2 [陆丰腔] gnim3 [宝安腔] ngi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吟 | 魚金 | 疑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B | ŋĭĕm | ngim/ngy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