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抄

zhào chāo [ zhao chao]
注音 ㄓㄠˋ ㄔㄠ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照抄 zhàochāo

(1) 按照原文一字不漏地抄录

这一段照抄即可
copy word for word

(2) 毫无变通地挪用

我们曾经吃过照搬照抄的苦头
indiscriminately imitate

词语解释

  1. 亦作“ 照钞 ”。照样抄录;完全沿袭。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便写信去要求他的底稿来照钞。” 鲁迅 《二心集·以脚报国》:“又看见了署名 寄萍 的《杨缦华女士游欧杂感》,其中的一段,我觉得很有趣,就照抄在下面。”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照钞”。照样抄录;完全沿袭。

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我便写信去要求他的底稿来照钞。”
鲁迅《二心集·以脚报国》:“又看见了署名寄萍的《杨缦华女士游欧杂感》,其中的一段,我觉得很有趣,就照抄在下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十:“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照抄的国语词典

照样抄袭。

如:「你老是照抄别人的作业,难怪功课不好!」

照抄的网络释义

照抄

  • 照抄,即照样抄录;完全沿袭。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便写信去要求他的底稿来照钞。”
  • 照抄的翻译

    英语: to copy word-for-word

    照抄造句

    他正大讲写论文的甘苦,忽然有人指出他的论文是照抄别人的,他当场出丑。
    这个节目只是把外国节目型态照抄,拾人牙慧而已。
    老师批评你才几天,你又故态复萌了,照抄别人的作业,真没出息。
    有些文章不过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如同以手加额,毫无价值。
    因此,在立法体例上,再不能搞过去的“大而全”、“小而全”,不要为了照顾所谓的体例完整性而照搬照抄上位法条文。
    她们所知道的全部就是“鹦鹉学舌”似地照抄照搬而己。
    但学分制的推行必须考虑本土化,要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切不可照搬照抄。
    某君做弊,看前面同学在答题区画了一个框和一条横。于是依照抄下,考试结束后该君询问前面同学:那道题有什么特殊格式?同学答曰:那是我做错了涂掉的!
    然而,科斯的产权理论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理论缺陷,使得我们在产权改革中不能完全照抄照搬。
    我们常听到社会上对学院的诅骂,以为是照抄现象,毫无生气的“祸根”。
    因此设计不应照抄照搬惯例,才能做出更科学合理、更切合实际情况的最优设计。
    小明的数学题不会做,小红非但没有给他讲解,反而抱薪救火,拿着自己的作业给小明照抄。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他的英语导师曾经在补考的时候,示意刘飞拿出英语教科书照抄上面的答案,可就这样,他最后也没能通过补考。
    当晚,张强将儿子所讲内容输入电脑,儿子则依葫芦画瓢照抄一遍。
    他并非完全的将《神墓》原封不动的照抄下来,而是将其中的一些瑕疵进行修改。
    同时,学习中要避免照抄照搬、大而空、严人宽己和虎头蛇尾等现象。
    因此应该在动态的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赣州模式”,这样更加有利于模式的推广,能够有效规避照抄照搬的做法。
    但是,有些时候,研究人员在屏幕上键入单词时会出现错误,学生们从来都是照抄不误。
    那时候,没有统一的语文课本,每教一篇文章,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照抄一遍。
    但是,沉默权制度有利有弊,完全照搬照抄或者全盘否定都是偏颇的。

    汉字详情

    zhào [zhao]
    部首: 403
    笔画: 13
    五笔: JV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RF
    四角: 673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动词

    (1)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显示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名词

    (1) 日光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介词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英文翻译

    shine, illumine,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5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台湾四县腔] zeu5 zau5 [梅县腔] zhau5 [陆丰腔] zhau5 [东莞腔] zau5 [海陆丰腔] zhau5 [客英字典] zhau5 [宝安腔] z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少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h/tjew
    chāo [ch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ITT
    五行:
    仓颉: QFH
    四角: 59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3) 掠取,抢掠 。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名词

    匙子;小勺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英文翻译

    copy, confiscate,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1 [梅县腔] cau1 [沙头角腔] cau1 [客英字典]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cau4 [陆丰腔] cau1 [宝安腔] cau1 [东莞腔] cau1
    ◎ 潮州话:c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交平聲開口二等chrau/chauʧ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