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照会
(1) 一国政府把自己对于彼此相关的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
(2) 这一性质的外交文件
(3) 指执照或凭证
(4) 招呼;通知
(5) 吩咐,关照
词语解释
古谓官署间就有关事务行文。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本司已具上项事件,关牒本路转运提刑司,照会相度施行去讫。”《前汉书平话》卷上:“令照会领兵三万於 深水口 、 川泥弯 埋伏,可擒 陈豨 。”
指官署通知的文件。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三折:“昨日照会来,説有一个新官下马,差人接去了。”《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打听京中考察本示下,看经歷司下照会来不曾。”
近代以来谓一国政府就有关事件行文通知另一国政府。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上》:“西律诸书亟宜考订,择其通行者,照会各国,商同外部,彼此盖印颁行,勒为通商交涉则例。”
指外交往来的文件。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大臣出使,有详文照会者,盖以此国使臣告彼国外部大臣之辞,亦即两国相告之辞也。”
指执照或凭证。
《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什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説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巡捕﹞向拉不到客的车夫的头上敲了一棒,撕下他车上的照会。”
参照;对勘。
《宋史·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 孙民先 、 元祐 六年水官 贾种民 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犹招呼;通知。
《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都晓得了,不消你去打照会。”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国王说过总得要等公主来了才敬香,就请公主走进去打个照会。”
理会;明白。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 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西湖佳话·三生石迹》:“这孩子只会啼哭,再不肯住,不知为甚缘故。 李源 心下虽是照会,却疑惑道:‘ 圆师 别时,约我以笑,这个啼哭却为甚么?’”
引证解释
⒈ 古谓官署间就有关事务行文。
引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本司已具上项事件,关牒本路转运提刑司,照会相度施行去讫。”
《前汉书平话》卷上:“令照会领兵三万於深水口、川泥弯埋伏,可擒陈豨。”
⒉ 指官署通知的文件。
引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昨日照会来,説有一个新官下马,差人接去了。”
《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打听京中考察本示下,看经歷司下照会来不曾。”
⒊ 近代以来谓一国政府就有关事件行文通知另一国政府。
引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上》:“西律诸书亟宜考订,择其通行者,照会各国,商同外部,彼此盖印颁行,勒为通商交涉则例。”
⒋ 指外交往来的文件。
引清薛福成《<出使四国公牍>序》:“大臣出使,有详文照会者,盖以此国使臣告彼国外部大臣之辞,亦即两国相告之辞也。”
⒌ 指执照或凭证。
引《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什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説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巡捕﹞向拉不到客的车夫的头上敲了一棒,撕下他车上的照会。”
⒍ 参照;对勘。
引《宋史·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⒎ 犹招呼;通知。
引《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都晓得了,不消你去打照会。”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国王说过总得要等公主来了才敬香,就请公主走进去打个照会。”
⒏ 理会;明白。
引《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
《西湖佳话·三生石迹》:“这孩子只会啼哭,再不肯住,不知为甚缘故。 李源心下虽是照会,却疑惑道:‘ 圆师别时,约我以笑,这个啼哭却为甚么?’”
照会的国语词典
通知、知会。
照会的网络释义
照会
照会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动词
(1)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显示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名词
(1) 日光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介词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5 [客语拼音字汇] zau4 zeu4 [台湾四县腔] zeu5 zau5 [梅县腔] zhau5 [陆丰腔] zhau5 [东莞腔] zau5 [海陆丰腔] zhau5 [客英字典] zhau5 [宝安腔] z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照 | 之少 | 章 | 宵A | 上聲 | 嘯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tɕĭɛu | cjeuh/tjew |
详细解释
huì
动词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能 。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如:会朋友
(10) 付 。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
(1) 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
(1) 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1)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动词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名词
(1) 缝隙 。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4) 姓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uê6 gua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