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 晋武帝 焚雉头裘之事。
《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 程据 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於殿前。”后用作称赞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实。 唐 沉佺期 《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 河宗 来献寳,天子命焚裘。”
指 晋 罗企生 母焚羔裘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桓南郡 既破 殷荆州 ,收 殷 将佐十许人,咨议 罗企生 亦在焉…… 桓 先曾以一羔裘与 企生 母 胡 。 胡 时在 豫章 , 企生 问至,即日焚裘。”
引证解释
⒈ 指晋武帝焚雉头裘之事。
引《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於殿前。”
后用作称赞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实。 唐沉佺期《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河宗来献寳,天子命焚裘。”
⒉ 指晋罗企生母焚羔裘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
引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焚裘的网络释义
焚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 用火烧山林宿草。
焚,烧田也。——《说文》
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
(3) 烧
焚,烧也。——《广雅》
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
(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焚炙忠良。——《书·泰誓上》
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
(6) 炙;烤 。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fun3 [宝安腔] fun2 [台湾四县腔] fun2 [梅县腔] fun2 [沙头角腔] fun2 [客语拼音字汇] fun2 fun4 [海陆丰腔] fun2 [东莞腔] fun2 [客英字典] f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汾 | 符分 | 並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文 | 臻 | byon/biun | bʰĭuə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动词
(1) 假借为“求”。求取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