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裘示俭

fén qiú shì jiǎn [fen qiu shi jian]

词语释义

本则故事。

汉字详情

fén [fen]
部首: 414
笔画: 12
五笔: SSOU
五行:
仓颉: DDF
四角: 44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 用火烧山林宿草。

焚,烧田也。——《说文》

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

(3) 烧

焚,烧也。——《广雅》

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

(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焚炙忠良。——《书·泰誓上》

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

(6) 炙;烤 。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英文翻译

burn

方言集汇

◎ 粤语:fan4
◎ 客家话:[陆丰腔] fun3 [宝安腔] fun2 [台湾四县腔] fun2 [梅县腔] fun2 [沙头角腔] fun2 [客语拼音字汇] fun2 fun4 [海陆丰腔] fun2 [东莞腔] fun2 [客英字典] f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分平聲合口三等byon/biunbʰĭuən
qiú [qiu]
部首: 623
笔画: 13
五笔: FIYE
五行:
仓颉: IE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动词

(1) 假借为“求”。求取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英文翻译

fur garment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shì [shi]
部首: 519
笔画: 5
五笔: F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F
四角: 1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2)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4) 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垂示。——《广韵》

示我周行。——《诗·小雅·鹿鸣》

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墨子·尚贤下》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传·庄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左传·成公十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归以示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示仰(指示;传达);示梦(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导(启示开导);示众(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人);示及(见示、谈到);示化(启示化导);示世(昭示于世人);示唆(启示);示覆(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示知(信函用语。告知);示谕(告知;晓示)

(6) 暗示;示意解释

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镜花缘》

(2) 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儒林外史》

(3)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如:惠示;赐示

英文翻译

show, manifest; demonst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je/giegʰĭe
jiǎn [jia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WG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OMM
四角: 2821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佥( 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2)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4) 节俭,节省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上》

俭素为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以俭为美。

以俭相诟病。

由俭入奢易。

(5) 又如:俭克(勤俭而能克制);俭礼(俭约的礼仪);俭德(俭约的品德);俭戚(俭约而悲伤)

(6) 贫乏;贫苦

时岁荒民俭。——《后汉书》

(7) 又如: 俭贫(贫乏);俭乏(贫乏,生活困难);俭腹(腹中空虚。喻指知识贫乏)

(8) 歉收

丰则籴,俭则粜。——房玄龄《晋书》

荆扬稻收俭薄。——《后汉书·陈忠传》

(9) 又如:俭年(歉收的年景);俭时(歉收的时日);俭岁(荒年;歉收的年岁)

(10) 薄;少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礼记》

(11) 又如:俭率(俭薄);俭葬(薄葬);俭薄(犹言微薄)

(12) 通“险”。险要

俗险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

惠而不俭,直而不径。——《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不兴险行以徼幸。——《大戴礼·曾子本孝篇》

英文翻译

temperate, frugal, economical

方言集汇

◎ 粤语:gim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