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阏氏。
匈奴 对王后的称呼。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金翁叔 , 休屠王 之太子也。母死, 武帝 图其母於 甘泉殿 上,署曰: 休屠王 焉提。”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焉提》:“焉提,即閼氏也。古书‘氏’‘是’通用,提从‘是’,故亦与‘氏’通。”
引证解释
⒈ 即阏氏。 匈奴对王后的称呼。
引汉王充《论衡·乱龙》:“金翁叔,休屠王之太子也。母死, 武帝图其母於甘泉殿上,署曰:休屠王焉提。”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焉提》:“焉提,即閼氏也。古书‘氏’‘是’通用,提从‘是’,故亦与‘氏’通。”
焉提的网络释义
焉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 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
(3) 通“颜”(
)。额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词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不在焉
(3) 哪里或那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 怎么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副词
(1) 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
(3) 又如:焉始乘舟
于是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助词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海陆丰腔] ren2 [梅县腔] jan1 jan2 [陆丰腔] jan3 jan1 [宝安腔] jen2 jen1 [客英字典] jen2 [东莞腔] jen2
◎ 潮州话:iang7(iāng) iang1(iang) [潮州]iêng7 iê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蔫 | 謁言 | 影 | 元開 | 平聲 | 元 | 開口三等 | 臻 | 元 | ʔĭɐn | qian/ian |
详细解释
tí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dī
(1) ——用于“提防”(
)、“提溜”( )等(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提 | 是支 | 常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zje | ʑ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