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柴米。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乃秣芻以载於车,烝粮以曝於日,齎輓轻重,人利百倍。”
引证解释
柴米。
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乃秣芻以载於车,烝粮以曝於日,齎輓轻重,人利百倍。”
烝粮的网络释义
烝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丞声。本义:火气上行)
(2) 同本义
烝,火气上升也。——《说文》
阳气俱烝。——《国语·周语》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3) 又如:烝烝(热气升腾的样子);烝云(上腾的云气);烝濡(烝腾的湿气);烝润(湿热润发)
(4) 用蒸汽加热。后作“蒸”
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故枸木必将待櫽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韩非子·难一》
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世说新语》
(5) 又如:烝炊(蒸煮);烝壶(蒸熟的葫芦瓜);烝糕(以米粉或面粉发酵加糖蒸成的糕)
(6) 一般指娶父亲的妻妾及兄长的妻妾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 齐人使 昭伯烝于 宣姜,不可,强之。——《左传·闵公二年》
见武媚娘而悦之,遂即东厢烝焉。—— 明· 周清源《西湖二集》
(7) 又如:烝淫(指与母辈通奸的淫行);烝报(乱伦之行);烝弑(奸淫母辈,残杀君父);烝乱(淫乱)
(8) 用火烘烤
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燃后直。——《荀子·性恶》
(9) 蒸发
月丽于上,山烝于下。——王充《论衡》
(10) 进;前进
烝我髦士。——《诗·小雅·甫田》
形容词
(1) 众多;众
有豕向蹄,烝涉波矣。——《诗·小雅·渐渐之石》
天生烝民。——《孟子·告子》
(2) 又如:烝人(民众,百姓);烝民(民众,百姓);烝涉(成群涉水);烝庶(众人,民众);烝黎(百姓)
(3) 美;美好
文王烝哉!——《诗·大雅·文王有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英字典]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梅县腔] zhin1 [陆丰腔] zh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蒸 | 煑仍 | 章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tɕĭəŋ | cjing/tjo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2) 同本义
糧,谷食也。——《说文》
(3) 桂馥曰:“谷也者,非古训。糧乃行者之干食。”
则治其糧与其食。——《周礼·地官·廪人》。注:“行道曰糧,谓糒也。”
共其资糧屝屦。——《左传·僖公四年》。注:“糧谓米粟,行道之食也。”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4) 又
多载资粮。
赢粮而景从。——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粮仗(粮草和兵器);粮台(清代经理部队粮饷军需的机构)
(6) 引申指谷类;粮食
在陈绝糧。——《论语·卫灵公》。释文:“糧,郑本作粻。”
粻,食米也。——《说文新附》
乃裹糇糧。——《诗·大雅·公刘》。释文:“糧,本亦作粮”。
韩绝其粮道。——《史记》
(7) 又如:粮站;漕粮(漕运的粮食);秋粮(秋季收获的粮食);粮房书办(管粮库的小吏)
(8) 田赋
戒州县加收耗粮。——《宋史·高宗纪》
(9) 又如:钱粮(田赋);完粮(交纳钱粮);粮户(缴纳田赋之民户。方言亦指地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良 | 呂章 | 來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liang | lĭ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