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盛暑,炎夏。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虽沍寒之折胶,炽暑之流金, 刘君 拥鼻鼓膝,时作呜呜声,不成章不止也。”
引证解释
⒈ 盛暑,炎夏。
引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虽沍寒之折胶,炽暑之流金, 刘君拥鼻鼓膝,时作呜呜声,不成章不止也。”
炽暑的网络释义
炽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火,戠(
)声。本义:火旺)(2) 同本义。引申为凶猛,激烈;气焰高涨
炽,盛也。——《说文》
三月而炽之。——《考工记·钟氏》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炽火(炽燎。烈火);炽焰(烈焰);炽火(燃点灯烛);炽腾(火势猛烈,火苗上窜)
(4) 兴盛,昌盛
齐虽炽盛,不如如此。——《论衡·艺增》
(5) 又如:炽昌(昌盛);炽富(昌盛富足);炽茂(茂盛);炽发(勃发)
动词
(1) 烹煮
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周礼·考工记·钟氏》
湛炽必洁。——《礼记·月令》
畅草可以炽酿。——《论衡·异虚》
(2) 又如:炽爨(烧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炎热的夏季);暑寒(天气炎热与寒冷);暑湿(炎热潮湿)
名词
(1) 炎热的日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2) 夏季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列子·汤问》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暑月(夏月);暑雨(夏季的雨);暑伏(夏季中的伏时。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暑夜(炎夏之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s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英字典] chu3 shu3 [海陆丰腔] chu3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宝安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s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暑 | 舒吕 | 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sjox/sj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