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止
词语释义
反义词
点到为止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动词
(1)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冲,泡 。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量词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2) 同本义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 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4) 颠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6) 往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到北京去
助词
——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介词
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形容词
周到;周密 。如:到地(亦作道地。周祥);想得很周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dau5 [台湾四县腔] do5 do3 dau5 [陆丰腔] do5 [沙头角腔] dau5 [东莞腔] dau5 [海陆丰腔] do5 do3 dau5 [客英字典] dau5 [梅县腔] dau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 潮州话:g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到 | 都導 | 端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auh/taw | tɑu |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姓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动词
(1)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副词
(1) 仅;只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止 | 諸市 | 章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cjix/tjiio | tɕ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