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成语用法
炙鸡渍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炙鸡”。
引《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弔。常於家豫炙鸡一隻,以一两緜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以水渍緜,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謁则去,不见丧主。”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东汉徐孺子﹞炙鸡渍酒,万里赴弔……有忠厚不忘恩之意。”
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掛剑之怀,每阻炙鸡之愿。”
炙鸡渍酒的国语词典
形容祭品简薄,而情意深重。参见「只鸡絮酒」条。
炙鸡渍酒的网络释义
炙鸡渍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 (Gallus gallus )
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说文》
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
食菽与雞。——《礼记·月令》
雞曰翰音。——《礼记·曲礼》
巽为雞。——《易·说卦传》
工商执雞。——《周礼·大宗伯》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栖于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鸡男(雄鸡);鸡坊(养鸡场);鸡肤(鸡皮。比喻皮肤粗糙而多皱纹);鸡鹜(鸡和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短时间浸泡)
(2) 同本义
渍,沤也。——《说文》
剥削淹渍以为菹。——《诗·楚茨》笺
水浸曰渍。——《通俗文》
(3) 《神农》、《后稷》藏种之方,煮马屎以渍种者。——《论语·商虫》
净淘种子,渍经三宿。——贾思勰《齐民要术》
(4) 又如:渍酒(浸泡在酒里);渍痕(水侵蚀的污迹);渍渍(满是汗水或泪水的样子)
(5) 冲洗 。如:渍米(淘米)
(6) 染
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周礼·考工记·钟氏》
(7) 又如:渍浸(浸染)
(8) 沾染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杜淹《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
(9) 又如:渍污(污染)
(10) 染
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穷困颜色愁悴不赡者,心身自食之。——《吕氏春秋》
(11) 又如:渍病(染病)
(12) 陷入
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荀子》
(13) 又如:渍淖(陷入泥沼)
名词
(1) 油的沉淀或渣滓 。如:油渍
(2) 造成污迹的东西 。如:水渍;茶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之余3(恣)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酒 | 子酉 | 精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x/ziov | ts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