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魃

yán bá [ yan ba]
注音 一ㄢˊ ㄅㄚˊ

词语释义

1.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也称旱魃。

词语解释

  1. 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也称旱魃。

    宋 刘克庄 《西淙山观雨》诗:“六丁白昼诛炎魃,百恠苍渊起蛰雷。”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也称旱魃。

宋刘克庄《西淙山观雨》诗:“六丁白昼诛炎魃,百恠苍渊起蛰雷。”

炎魃的网络释义

炎魃

  • 炎魃,读音为yán bá ㄧㄢˊ ㄅㄚ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
  •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O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F
    四角: 90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2) 同本义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3)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4) 焚烧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形容词

    (1) 炎热,酷热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 韩愈《南山》

    (2)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3) 红色 。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名词

    (1) 炎症 。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2) 指炎帝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3) 汉朝 。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4) 比喻炙人的权势 。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5) 南方 。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6) 火 。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7) 太阳 。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英文翻译

    flame, blaze; ho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 客家话:[陆丰腔] jam3 [梅县腔] jam2 [台湾四县腔] jam2 jam5 [客语拼音字汇] yam2 yam4 [海陆丰腔] ram2 ram6 [东莞腔] jam2 [宝安腔] jam2 [客英字典] jam2
    ◎ 潮州话:奄7 ,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于廉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iem/hyemĭɛm
    [ba]
    部首: 903
    笔画: 14
    五笔: RQCC
    五行:
    仓颉: HIIKE
    四角: 235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

    魃,旱鬼也。从鬼,犮声。——《说文》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山海经·大荒北经》

    (2) 又如:旱魃(古代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魃虐(旱灾);魃蜮(鬼蜮)

    英文翻译

    drought dem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梅县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撥入聲合口一等bʰuɑtbu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