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徼

yán jiǎo [ yan jiao]
注音 一ㄢˊ ㄐ一ㄠˇ

词语释义

南方炎热的边区。

词语解释

  1. 南方炎热的边区。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冰洲炎徼,来献其琛。” 唐 白居易 《遇微之于峡中》诗:“君还 秦 地辞炎徼,我向 忠州 入瘴烟。”

引证解释

⒈ 南方炎热的边区。

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冰洲炎徼,来献其琛。”
唐白居易《遇微之于峡中》诗:“君还秦地辞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烟。”

炎徼的国语词典

南方边远之地。

炎徼的网络释义

炎徼

  • 炎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án jiǎo,是指南方炎热的边区。
  •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O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F
    四角: 90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2) 同本义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3)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4) 焚烧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形容词

    (1) 炎热,酷热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 韩愈《南山》

    (2)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3) 红色 。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名词

    (1) 炎症 。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2) 指炎帝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3) 汉朝 。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4) 比喻炙人的权势 。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5) 南方 。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6) 火 。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7) 太阳 。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英文翻译

    flame, blaze; ho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 客家话:[陆丰腔] jam3 [梅县腔] jam2 [台湾四县腔] jam2 jam5 [客语拼音字汇] yam2 yam4 [海陆丰腔] ram2 ram6 [东莞腔] jam2 [宝安腔] jam2 [客英字典] jam2
    ◎ 潮州话:奄7 ,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于廉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iem/hyemĭɛm
    jiǎo,jiào [jiao]
    部首: 303
    笔画: 16
    五笔: TRYT
    五行:
    仓颉: HOHS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窃取,抄袭

    徼,抄也。——《广韵》

    恶徼以为知者。——《论语》。孔注:“抄也。”

    (2) 揭发 。如:徼駮(谓揭发、批驳);徼讦(揭人隐私)

    (3) 另见 jiǎo;jiào;yāo

    jiǎo

    动词

    (1) 通“侥”。贪求不止

    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左传·文公二年》

    患其徼一时之权。——《史记·匈奴列传》

    (2) 又如:徼伺(窥视希冀);徼冀(希求);徼觊(非分希冀);徼进(犹侥进。非分求进)

    (3) 通“缴”。纠缠,徼绕不明 。如:徼绕(缠绕;错综)

    (4) 另见 jiāo;jiào;yāo

    jiào

    动词

    (1) 巡查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徼循(巡查);徼道(巡逻警戒的道路);徼候(巡察守候);徼捕(巡捕)

    (3) 激发,激励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史记》

    名词

    (1) 边界,边境

    复寻金沙江,极于牦徼外。—— 钱谦益《徐霞客传》

    (2) 又如:徼人(边民);缴外(边界外;国外);徼亭(边境哨所);徼塞(边塞);徼障(边境;边塞)

    (3) 另见 jiāo;jiǎo;yāo

    yāo

    动词

    (1) 通“邀”

    (2) 招致

    弗使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衷。——《国语》

    (3) 又如:徼怨(招怨);徼祸(招致祸害);徼乱(谓招致祸乱)

    (4) 求取

    乃义士且以徼其名,贪夫且以求其赏尔。——汉· 王符《潜夫论》

    (5) 又如:徼天(求天赐福。犹言天佑);徼名(谋求名声);徼功(犹求功);徼求;徼利(谋利,求利)

    (6) 遮拦,截击 。如:徼劫(拦截);徼极(谓伺其疲困而拦截)

    (7) 另见 jiāo;jiǎo;jiào

    英文翻译

    frontier, border; inspect, patrol

    方言集汇

    ◎ 粤语:giu2 giu3 ji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au1 | giau1 [海陆丰腔] giau5 hiau1 [梅县腔] giau1 [陆丰腔] giau5 [台湾四县腔] giau5 hieu1 h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堯平聲開口四等keuk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