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

miè wáng [ mie wang]
繁体 滅亡
注音 ㄇ一ㄝˋ ㄨㄤ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灭亡 mièwáng

(1) 消失

帝国的灭亡过程
韩魏灭亡。——《战国策·魏策》
death;die out

(2) 消灭;被征服;被消灭

自取灭亡
ruin;subjugate;be conquered

词语解释

  1. 不复存在。

    《书·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 冀 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唐 姚合 《从军行》:“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 四姐 因言:‘阿姊狠毒,业杀三人矣。惑之,罔不毙者。妾幸承溺爱,不忍见灭亡,当早絶之。’” 老舍 《茶馆》第二幕:“ 王利发 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是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2. 使不存在。

    《公羊传·僖公元年》:“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汉书·张耳陈馀传赞》:“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盭也!” 唐 元稹 《人道短》诗:“ 仲尼 留得孝顺语,千年万岁父子不敢相灭亡。”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 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 中国 ,也永远不能灭亡 中国 。”

引证解释

⒈ 不复存在。

《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唐姚合《从军行》:“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四姐因言:‘阿姊狠毒,业杀三人矣。惑之,罔不毙者。妾幸承溺爱,不忍见灭亡,当早絶之。’”
老舍《茶馆》第二幕:“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是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⒉ 使不存在。

《公羊传·僖公元年》:“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
《汉书·张耳陈馀传赞》:“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盭也!”
唐元稹《人道短》诗:“仲尼留得孝顺语,千年万岁父子不敢相灭亡。”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一节:“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

灭亡的国语词典

灭绝丧亡。

灭亡的网络释义

灭亡 (中国作家巴金创作小说)

  • 《灭亡》,巴金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3年5月,19岁的巴金跟随哥哥尧林离开四川老家,乘船顺江而下,到达上海。4年后,他又去往法国。走出四川与出国是巴金人生的两大转折。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是在法国巴黎写成的。
  • 灭亡 (汉语词语)

  • 灭亡,是指消灭;被征服;被消灭;不复存在。语出《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 灭亡 mièwáng(1) 消失帝国的灭亡过程韩魏灭亡。——《战国策·魏策》(2)消灭;被征服;被消灭自取灭亡
  • 解释1. 不复存在。2. 使不存在。
  • 灭亡造句

    惊天动地的枪炮声,奏响了反动派灭亡的哀乐。
    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穷奢极侈,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
    清朝末年,西太后统治时期,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旧中国,民族工业在洋货的冲击下,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想要与人民为敌,岂不是自取灭亡?
    反动势力终究是要灭亡的,这是历史的规律。
    这不是我的拳造成的,而是你过去罪孽深重,自取灭亡。
    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远古时代,有不少动植物在大自然的变迁中灭亡了。
    如果世界上没了空气,人类就灭亡了。
    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最终是要灭亡的。
    人若听任冲动与欲望行事,毫无疑问,只会自取灭亡。
    濒临灭亡的野生东北虎只存在几只了。
    歹徒的负隅顽抗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欺诈偶尔能得逞,然而终将自取灭亡。
    倘若人不劳动,那么人类就会自取灭亡!
    他这样做犹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一个国家不发展经济,等于自取灭亡。
    不创新,就灭亡。福特公司创始人。

    汉字详情

    miè [mie]
    部首: 414
    笔画: 5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MF
    四角: 10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extinguish; wipe out, ex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it6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

    宋本广韵

    wáng,wú [wang,wu]
    部首: 225
    笔画: 3
    五笔: YNV
    五行:
    仓颉: YV
    四角: 00710

    详细解释

    wáng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名词

    (1) 过去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动词

    (1) 古同“无”

    (2) 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幸亡阻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亡论长者。

    法令亡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亡何国变。——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另见 wáng

    英文翻译

    death, destroyed; lose, pe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4 mou4
    ◎ 客家话:[梅县腔] mong2 [客语拼音字汇] mong2 [客英字典] mong2 [陆丰腔] mong3 [沙头角腔] mong2 [宝安腔] mong2 [海陆丰腔] mong2 [东莞腔] mong2 [台湾四县腔] mong2
    ◎ 潮州话:bhuang5 bho5 (bûang bô)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mĭwaŋmyang/m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