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洗

zhuó xǐ [ zhuo xi]
注音 ㄓㄨㄛˊ ㄒ一ˇ

词语释义

洗涤;洗沐。

词语解释

  1. 洗涤;洗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於是丹虵自水濯洗,入於梓宫,其浴处有遗髮焉。”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阴阳算术》:“ 江 西一术者,其言极神。前日来,尝扣之。云此人不出今年必再来,尚可濯洗一番,然自此以往,凶不可言矣。”《<李瑛诗选>自序》:“又曾在 滇 南边境,用 红河 水濯洗我积满硝烟尘土的绑腿和背囊。”

引证解释

⒈ 洗涤;洗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於是丹虵自水濯洗,入於梓宫,其浴处有遗髮焉。”
宋周密《志雅堂杂钞·阴阳算术》:“江西一术者,其言极神。前日来,尝扣之。云此人不出今年必再来,尚可濯洗一番,然自此以往,凶不可言矣。”
《<李瑛诗选>自序》:“又曾在滇南边境,用红河水濯洗我积满硝烟尘土的绑腿和背囊。”

濯洗的网络释义

濯洗

  • “濯洗”zhuó xǐ
  • 是一个复合词,结构跟清洗、洗涤、洗刷相似,都是洗的意思,不过比较文雅一点罢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濯洗”这个词甚为少见,《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均未见收录。
  • 汉字详情

    zhuó,zhào [zhuo,zhao]
    部首: 331
    笔画: 17
    五笔: INWY
    五行:
    仓颉: ESMG
    四角: 37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翟( )声。本义:洗)

    (2) 同本义

    濯,洒也。——《广雅》

    视壶濯及豆笾。——《仪礼·特牲礼》。注:“溉也。”

    王乃淳濯飨醴。——《国语·周语》。注:“洗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可以濯罍。——《诗·大雅·泂酌》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韩愈《石鼓歌》

    濯清莲而不妖。(清莲,清净的水。妖:妖艳,妖媚。)——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濯缨(洗涤帽带。指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磨(洗涤磨炼,以求上进);濯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濯沐(洗涤)

    (4) 涤除罪恶

    今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轨度其信,可明征也。——《左传》

    (5) 淋;浇

    大雨之中,城上军士都濯得眼不能开,头不能仰。——《荡冠志》

    (6) 通“擢”。拔引

    以濯船为黄头郎。——《汉书·鄧通传》

    濯鹢牛首。——司马相如《上林赋》

    形容词

    (1) 光明的样子

    钩膺濯濯。——《诗·大雅·崧高》

    (2) 又如:濯秀(明净秀丽)

    (3) 盛大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颂声灵,赫而濯。——《清史稿》

    英文翻译

    wash out, rinse; cleanse

    方言集汇

    ◎ 粤语:zo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ok8 [客英字典] cok7 [宝安腔] cok8 [梅县腔] cok7 [海陆丰腔] cok8 [客语拼音字汇] cog6 vog5
    ◎ 潮州话:之汪8(浊) 多安8(达),zuag8 dag8(tsûak tâ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敎去聲開口二等ɖʰaudrauh/deaw
    xǐ,xiǎn [xi,xia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TF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HGU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如:洗马

    (2) 洗礼 。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xiǎn

    动词

    洗脚

    洗,洒足也。——《说文》

    xiǎn

    名词

    (1) 姓。同“冼”。

    (2) 另见

    英文翻译

    wash, rinse; clean, purify

    方言集汇

    ◎ 粤语:s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e3 [客语拼音字汇] se3 [台湾四县腔] se3 sien3 [梅县腔] se.3 [海陆丰腔] se3 sien3 [东莞腔] se3 [陆丰腔] se3 [客英字典] se3 [宝安腔] se3
    ◎ 潮州话:soi2(sói) siang2[潮州]si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先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sieisex/s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