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滴滴涕
(1) 英文DDT的音译。一种有机录杀虫剂,可防治蚊、蝇及卷叶虫、棉铃虫、红铃虫等多种虫害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杀虫剂,成分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无色结晶。杀虫效力大,效用持久,对蚊、蝇、虱、黏虫、卷叶虫、红铃虫等害虫都有效。通常用的有粉剂、乳剂和油溶剂。[英DDT,是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缩写]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世卫组织已批准的可安全用于室内喷洒的十几种杀虫剂中,最有效的是滴滴涕。
2、滴滴涕和其他污染物往往残留在脂肪中,最容易经此途径进入捕食者口中。
3、南非再次重新将滴滴涕用于室内残留喷洒,将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保持在创记录的低水平并向着消灭疟疾前进。
4、世卫组织支持使用滴滴涕进行室内残留喷洒。
5、但是上世纪食物的巨大需求导致化学合成农药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尤其是滴滴涕和类似的农药问世以后。
6、室内残留喷洒已证明如同其它疟疾预防措施一样经济有效,并且滴滴涕在正确使用时无健康风险。
7、鱼体内可满是汞,铅,和工业污染物如多氯联苯(聚氯化联苯),滴滴涕及二恶英。
8、印度过去能有效将滴滴涕用于室内残留喷洒已显著减少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
9、最近发起的总统疟疾倡议去年宣布也将资助滴滴涕喷洒室内墙壁以预防该病。
10、在1960年代发起反对滴滴涕运动的环境防护组织现已认可室内使用滴滴涕控制疟疾,塞拉俱乐部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信托基金也表示了支持。
11、世卫组织于今年9月宣布,室内喷洒滴滴涕和其它杀虫剂将再次在其抗击疟疾的努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结论现场品系对3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但滴滴涕的抗性指数接近于正常品系。
13、我们的观点是,我们保护著作者的可能用到的一些方法,会导致对文化环境的不可预料的影响,这就非常象滴滴涕对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后果那样。
14、问题在于,滴滴涕等效果可能对人类健康,野生动物,环境,园艺和农作物。
15、这条管子有时被称为滴滴涕(爆燃向爆轰)管,它的工作是为了迫使速度创造了超音速冲击波触发负责燃烧。
16、其他非洲国家都面临着案件和几个非洲国家的政府正在考虑仔细监测使用滴滴涕作为其战略的一部分,对疾病的上升。
17、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8、利用微波萃取可快速、准确、有效的测定土壤中痕量六六六、滴滴涕。
19、在赞比亚,政府的疟疾控制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使用滴滴涕喷雾导致多年来在疟疾病例减少。
20、1873年,化学物质滴滴涕(DDT)首次合成。
21、他们在喷洒滴滴涕杀虫。
22、在土壤中滴滴涕降解的途径还没有充分调查。
23、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如滴滴涕、对硫磷、呋喃丹、除虫菊酯等。
24、糠醛、汽油和乙炔是易燃物,溴是腐蚀性货物,滴滴涕原粉是一种剧毒货物,你们一定要采取安全措施卸它们。
25、熟知的有毒的农药包括氯甲桥萘、氯丹和滴滴涕。
26、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大米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滴滴涕的国语词典
一种强烈接触性杀虫剂,无色、无臭、不溶于水的结晶。由化学药品名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的缩写D.D.T.音译得名。曾因廉价而被大量用于扑灭害虫,但因为容易积留在动物体内,有残毒的问题,已被禁止使用。
滴滴涕的翻译
滴滴涕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啇(
)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滴,水注也。——《说文》
若何滴滴。——《列子·力命》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唐· 杜甫《发同谷县》
(2) 又如:滴沥(水下滴);滴溜(涓滴的水);滴水(滴下来的水);滴溜当啷(不断下滴的样子)
名词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形容雨水下落和钟摆等的声音 。如:滴滴(水点连续滴下的声音;一颗颗的水珠);滴溜扑(滴溜溜扑;滴留扑;滴流扑。都形容物体跌落的声音);滴嗒(滴答;滴漉。水下流声)
量词
(1) 多用于颗粒状滴下的液体
十日不饮一滴浆。——王建《伤邻家鹦鹉词》
(2) 又如:洒下几滴眼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din5) [东莞腔]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8 dit7 s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din5) [宝安腔] d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did6 [客英字典] dit7
◎ 潮州话:di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的 | 都歷 | 端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tek | tie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啇(
)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滴,水注也。——《说文》
若何滴滴。——《列子·力命》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唐· 杜甫《发同谷县》
(2) 又如:滴沥(水下滴);滴溜(涓滴的水);滴水(滴下来的水);滴溜当啷(不断下滴的样子)
名词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形容雨水下落和钟摆等的声音 。如:滴滴(水点连续滴下的声音;一颗颗的水珠);滴溜扑(滴溜溜扑;滴留扑;滴流扑。都形容物体跌落的声音);滴嗒(滴答;滴漉。水下流声)
量词
(1) 多用于颗粒状滴下的液体
十日不饮一滴浆。——王建《伤邻家鹦鹉词》
(2) 又如:洒下几滴眼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din5) [东莞腔]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8 dit7 s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din5) [宝安腔] d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did6 [客英字典] dit7
◎ 潮州话:di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的 | 都歷 | 端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tek | ti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體 | 他禮 | 透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ʰiei | thex/the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