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口站

shè kǒu zhàn [she kou zhan]

词语释义

滠口站1,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滠口镇。

汉字详情

shè [she]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BCC
五行:
仓颉: ESJE
四角: 31147

详细解释

名词

水名 。有二源:一出湖北省红安县,一出河南省罗山县,至黄陂县合而南流,纳诸湖水,入长江

英文翻译

river in Hubei prov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sip3

宋本广韵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zhàn [zhan]
部首: 507
笔画: 10
五笔: UH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YR
四角: 011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立,占声。本义:直立)

(2) 站立,直立。以基本直立的姿势用双脚或一脚支撑自己

凡射,或对贼、对把,站定观把子或贼人,不许看扣。——明· 戚继光《纪效新书》

(3) 又如:站门子(妓女站在门口招人或接客);站眙(久立而不行走);站堂(旧时衙门开审时,差役排列在公堂上以应差);站柜台(指营业员在商品柜台内侧卖货)

(4) 停止前进;直立不动 。如:这车中途不站;站住

(5) 在一场争论中从一方转到另一方 。如:站到现实主义方面来

名词

(1) 蒙古语的音译。驿站,古时传递军政文书的人中途换马、食宿或转递之所 。元代驿站称“站赤”,省称“站”。明改站为“驿”,清代“驿”、“站”并称

贾琏这番进 京,若按站走时,本该出月到家。——《红楼梦》

(2) 又如:站夫(驿站的役夫);站驿(元代驿站);站船(旧称在航程有驿站递次接待的官船);站户(元代服役于站驿之户称“站户”)

(3) 为某种业务而设置的机构 。如:车站;供应站;加油站;转运站;中转站;地质站;农业实验站;校外活动站;医疗站

英文翻译

stand up; a stand, s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am6
◎ 客家话:[陆丰腔] zan5 [客英字典] zham5 cam5 [沙头角腔] zam5 [东莞腔] cam5 [台湾四县腔] zam5 cam5 [宝安腔] cam5 [海陆丰腔] zham5 cam6 [客语拼音字汇] cam4 zam4 [梅县腔] cam5 z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八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