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洳

shī rù [ shi ru]
繁体 濕洳
注音 ㄕ ㄖㄨˋ

词语释义

低湿。

词语解释

  1. 低湿。

    沈从文 《黑夜》:“当两人听到船已摇近苇边时,都伏在湿洳的地面,掏出盒子枪瞄准了桨声所在一方,心里沉沉静静。”

引证解释

⒈ 低湿。

沈从文《黑夜》:“当两人听到船已摇近苇边时,都伏在湿洳的地面,掏出盒子枪瞄准了桨声所在一方,心里沉沉静静。”

湿洳的网络释义

湿洳

  • 湿洳,读音为shī rù ㄕㄧ ㄖㄨ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低湿。
  •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JO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ATC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 xiǎnjìn)声。本义:潮湿)

    (2) 同本义

    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说文》

    肾其畏溼。——《素问·五常正大论》。注:“溼,土气也。”

    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考工记·弓人》。注:“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

    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 桑钦云,出平原 高唐。——《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

    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3) 又如:湿洳(低湿);湿渍渍(湿漉漉);湿风(湿润的风);湿薪(潮湿的柴薪);湿浸浸(湿答答。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湿渌渌(潮湿的样子)

    (4) 迟缓;不通畅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则儵为上,胜之则湿为下。——《吕氏春秋》。高诱注:“湿犹迟久之也。”

    动词

    沾湿,淋湿

    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wet, moist, humid, damp; ill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sap1

    宋本广韵

    [ru]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VKG
    五行:
    仓颉: EVR
    四角: 36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潮湿 。如:沮洳(低湿之地)

    名词

    (1) 低湿的地方

    (2) 水名。通称“洳河” 源出北京市密云县,南流至河北省三河县北之洳口入泃河

    英文翻译

    damp, boggy, marshy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jy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海陆丰腔] ri2
    ◎ 潮州话:而污5(如)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諸平聲開口三等ɳĭonjo/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