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

hú shān [ hu shan]
注音 ㄏㄨˊ ㄕㄢ

词语释义

1.湖水与山峦。 2.指山水或江山。 3.特指用太湖石堆叠成的假山。

词语解释

  1. 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 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引证解释

⒈ 湖水与山峦。

唐元稹《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杜牧《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曾巩《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赵孟頫《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林逋、苏軾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⒉ 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湖山的网络释义

湖山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地名)

  • 湖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城西北部,距县城60公里,总面积342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000公顷,山水相连,气候宜人,自然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越。景点主要分布在乌溪江两岸,湖水晶莹如玉、清澈见底,沿湖林木葱郁,遍布奇峰异石,有胜景数十处,堪称“千岛湖”的湖光山色,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长江三峡的奇绝险要,为公园赢得“小三峡”和“小桂林”的美称。
  • 湖山 (汉语词语)

  • 湖山,两种含义,一是指湖水与山峦;二是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此二者出处皆为文人雅士的文章与诗赋。
  • 湖山造句

    暇时,游览杭州湖山之胜,创书舍为游息地。
    “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白娘子唱罢,许仙上来了,一身绿色长衫,一把紫色绸伞。
    仰望天湖山,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
    位于广东省的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研究站的周国逸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说,知道了这一点,拥有丰富原始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要求发达国家通过全球碳贸易的方式做出补偿。
    绍兴、淳熙之间,民丰物阜,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
    那咱们就做比这个瘊子甲还好的湖山甲,有把握吗?
    西湖山林里宝贝众多,这几日,家住仙林苑的陈大伯晨练任务被老伴多布置了一项——捡苦槠果儿,用豆浆机给外孙磨浆儿喝。
    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活动名称鼎湖山第二届国际森林旅游登山节。
    岳庙管理处工作人员向记者简单介绍了精忠小学的来历,它当初建在岳庙斜对面,湖山春社故址上,就是今日的竹素园。
    三字,下方挂一幅水墨山水,湖山相映,烟霏雾集,远方圆润的山丘脚下林木深蔚,近处水面漂起的孤舟与滩头形意相连。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的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山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张爱玲 
    他们也不负泉城盛情,为这里的湖山、碧柳、莲荷留下遗韵。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林裕发曾为剑湖山游乐园及许多商品做设计,今年初在斗六经营主题创意咖啡甜品店,希望结合在地特色产物,推出在地文创商品,让更多人看见云林。
    在茶坛远眺,这里与茶博双峰馆区遥遥相望,可以仰望西湖群山,可以俯瞰茅乡水情,可以领略杭州的“三面湖山一面城”,微风徐徐,感觉十分惬意。
    渡江划半壁金瓯,自坏长城,让寿皇、歌舞湖山,忍见木灯归北使。
    在嘉义与桃园,张庆军考察耐斯集团剑湖山世界、华德电动汽车,推动合台两地各产业深入合作。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碧波荡漾,湖山相映,金沙醇浓景区在经过一番绿化后已初现风情,昨日,记者走进了这一尚未开放的西湖新景。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D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JRB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胡声。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

    (2) 湖泊,积水的大泊

    湖,大陂也。——《说文》

    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周礼·职方》。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

    江海陂湖园池。——《汉书·元帝纪》。注:“深水也。”

    战于五湖。——《国语·越语》

    (3) 又如:湖池(湖泊池沼);湖胶(湖水结冰);湖埭(湖的堤坝);湖海(湖与海的合称;泛指天下之地)

    (4) 古州名 。隋仁寿二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吴兴县。指浙江省的湖州市。如:湖丝(浙江湖州市生产的蚕丝)

    (5) 古县名 。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

    (6) 古水名 。在河南省灵宝县西南,发源于夸父山,北流入黄河

    (7) 指湖南,湖北 。如:两湖两广;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

    英文翻译

    a lake; Hubei, Hunan; bluish-green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东莞腔]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