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

yóu mín [ you min]
繁体 遊民
注音 一ㄡˊ ㄇ一ㄣ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游民 yóumín

(1) 流离失所的人

vagrant;vagabond

词语解释

  1. 古代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

    《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新唐书·康承训传》:“出金帛募兵,游民多从之。”《清史稿·食货志一》:“编审五年一举,虽意在清户口,不如保甲更为详密,既可稽察游民,且不必另查户口。”

  2. 今指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本镇的现状何等危险!若是游民无赖乘机骚动,谁能去对付呢?”

  3. 指无固定职业的人。

    《大戴礼记·千乘》:“太古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各安其居,乐其宫室,服事信上,上下交信,地移民在。” 王聘珍 解诂:“游民,不习士农工商之业者。” 宋 苏辙 《民政策下第一道》:“故臣欲收游民之庸调,使天下无侥倖苟免之人,而且以舒农夫之困。” 明 卢象昇 《屯政疏》:“务使所属无游民旷土,而芻粮赖以充盈。” 清 曹溶 《悯荒》诗之二:“游民轻去乡,担釜卧沟侧。”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

《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
《新唐书·康承训传》:“出金帛募兵,游民多从之。”
《清史稿·食货志一》:“编审五年一举,虽意在清户口,不如保甲更为详密,既可稽察游民,且不必另查户口。”

⒉ 今指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本镇的现状何等危险!若是游民无赖乘机骚动,谁能去对付呢?”
指无固定职业的人。 《大戴礼记·千乘》:“太古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各安其居,乐其宫室,服事信上,上下交信,地移民在。”
王聘珍解诂:“游民,不习士农工商之业者。”
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一道》:“故臣欲收游民之庸调,使天下无侥倖苟免之人,而且以舒农夫之困。”
明卢象昇《屯政疏》:“务使所属无游民旷土,而芻粮赖以充盈。”
清曹溶《悯荒》诗之二:“游民轻去乡,担釜卧沟侧。”

游民的国语词典

古指无土可耕,无田可作的人。

如:「无业游民」。

游民的网络释义

游民 (词语释义)

  • 游民(Tramp),指包括背包客在内的依靠徒步来长途旅行的人们。也指没有家,不稳定,到处走的人,如今,也有指没有工作的人。
  • 游民造句

    这个游民衣衫褴褛,捉襟见肘,在寒天中发抖着行进。
    他是一个标准的无业游民,四十多岁,一身脏兮兮的衣服,蓬头垢面,牙齿被劣烟熏地蜡蜡黄。
    和尚道士吃十方,寺院有田产,当了和尚、道士就不必服兵役、劳役,不出身丁钱米和其他苛捐杂税,逃避了赋税,吃一碗现成饭,成为不劳而食的合法的游民。
    本文将广西昭平县黄姚古镇的旅游开发作为个案,以一种旅游民族志的方式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流浪者,游民流浪汉,尤指带着铺盖卷。
    不可避免地,我以后注定会成为无业游民。
    三年春,江南被兵,南漕改折,或海运,纤夫游民数十万,无可仰食。
    我本可以获得社会地位,我本可以是个竞争者,我本可以是任何有头有脸的人而不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游民!
    由于商业因素、媒体作用以及大量的外国居民与中国入境游民众的推动,圣诞节已经被带入了上海。
    因为许多善心人士慷慨解囊,每逢岁末寒冬时,创世基金会才能设宴款待游民,让他们感受到一丝的温情。
    朱莉观察了一会,搞明白了,这个聚居地其实是一个集市,集市处于四条道路交会处,南来北往的游民,商队会在这里过夜。
    窗户高高在上,没有人能看到外面的情况,要说有什么装饰物,那就是墙上挂着的一整套条例或制度之类,内容无非是些骇人的、针对行为不当的无业游民的惩治措施。
    本文试图通过“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的“个案”分析,说明中国“旅游民族”的产生及其影响。
    在经济衰退之前,这一市场定位没什么问题。可现在呢?按照华尔街日报的说法:“成百上千的摩托族无业游民失去了他们的摩托车,有的摩托车是被卖掉了,有的则是被强制收回。”。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不能让一批农民单纯依赖于吃地租、“吃瓦片”,甚至“一拆致富”后变成无业游民,要帮助他们解决长远生计。
    已经大学毕业的思琪成了无业游民,生活的米虫,国家栋梁上一个蛀虫。
    此外,还有肌肉帅男快闪派玫瑰、逛游民间手工艺摊位和“醉美女生”主题产品集市活动精彩上演。
    我并不总像个无业游民到处飘,上大学那会,我经常在圣诞假期或者暑期放假的时候在老家打打工,在饭店里头端茶送水神马的。
    那些开偷来的车狂飙和驾车抢劫的年轻人都是无业游民。
    东门又有鸡毛店者,贫苦及乞丐游民所住。

    汉字详情

    yóu [yo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YT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YSD
    四角: 38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3) 江河的一段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6) 古水名 。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7) 姓

    动词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流动,不固定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荡;游乐;干干停停,拖延时间);游花插趣(游荡作乐);游回磨转(团团转);游行(到处漫游)

    动词

    (1)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噬肯来遊。——《诗·唐风·有杕之杜》

    遊毋倨。——《礼记·曲礼》。注:“行也。”

    膳饮从于遊。——《礼记·王制》。注:“谓出入上观。”

    厥壤可遊。——《封禅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盘于遊用。——《书·无逸》

    同游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游巴黎。——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学呈子(报告本人外出,请求保留学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结交;交游

    此真吾所愿从游。——《史记·郦生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游艺(外出游学,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会);游从(相随同游;交往,特指与长辈交往);游集(从各处来聚集)

    (5) 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如:游营撞尸(骂人话。指到处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务正业,一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的人);游头浪子(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游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飞行;巡行 。如:游营(游行示众);游禽(飞鸟);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7) 游说;宣扬

    孔子东游。——《列子·汤问》

    (8) 又如:游夫(游说的人);游化(潜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凭借游说从事邪恶活动)

    (9) 孝察,学习

    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10) 出访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形容词

    虚浮不实 。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英文翻译

    to swim; float, drift; wander, roam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宝安腔] ju2 (ji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东莞腔] j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客英字典] j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u/joujĭəu
    mín [min]
    部首: 104
    笔画: 5
    五笔: NA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VP
    四角: 77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