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手

yóu shǒu [ you shou]
繁体 遊手
注音 一ㄡˊ ㄕㄡˇ

词语释义

游手 yóushǒu

(1) 不干正事,四处游荡

游手无赖
loaf

(2) 徒手;赤手

empty in hand

词语解释

  1. 闲空着手。

    《仪礼·聘礼》“大夫二手授栗” 汉 郑玄 注:“受授不游手,慎之也。” 胡培翚 正义:“不游手,谓不空一手。”《南史·梁纪下·元帝》:“虽戎略殷凑,机务繁多,军书羽檄,文章詔誥,点毫便就,殆不游手。”《陈书·程灵洗传》:“伎妾无游手,竝督之纺绩。”

  2. 特指农民游惰不从事生产劳动。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 宋 司马光 《论劝农上殿札子》:“今国家每下詔书,必以劝农为先,然而农夫日寡,游手日繁,岂非为利害所驱邪?”《金史·太宗纪》:“苟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其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

  3. 闲荡不务正业。

    晋 葛洪 《抱朴子·诂鲍》:“宿卫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 清 黄景仁 《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鲁迅 《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我的意见,以为 阿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4. 指闲荡不务正业的人。

    宋 陶穀 《清异录·虫》:“ 唐 世京城游手夏月採蝉货之,唱曰:‘只卖青林音乐。’”《明史·金声传》:“ 甫 仓猝募数千人,皆市井游手,所需军装戎器又不时给。”

  5. 犹空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皆能游手射利於 益都 。”

  6. 闲逛不务正业。

    《周书·苏绰传》:“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时加罚,罪一劝百。”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八:“太史令 傅奕 上疏请除佛法云: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 清 曹寅 《东皋草堂记》:“有役者仰食於仓廩,无役者游手於閭里。”

  7. 指游逛不务正业者。

    《晋书·食货志》:“乡无游手,邑不废时,所谓厥初生民各从其事者也。”《隋书·食货志》:“使地无遗利,人无游手焉。” 清 戴名世 《丙戌南还日记》:“北人习於惰,不治恒产,道旁往往有游手枕块而卧,至市集处卧者尤多。”

引证解释

⒈ 闲空着手。

《仪礼·聘礼》“大夫二手授栗” 汉郑玄注:“受授不游手,慎之也。”
胡培翚正义:“不游手,谓不空一手。”
《南史·梁纪下·元帝》:“虽戎略殷凑,机务繁多,军书羽檄,文章詔誥,点毫便就,殆不游手。”
《陈书·程灵洗传》:“伎妾无游手,竝督之纺绩。”

⒉ 特指农民游惰不从事生产劳动。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
宋司马光《论劝农上殿札子》:“今国家每下詔书,必以劝农为先,然而农夫日寡,游手日繁,岂非为利害所驱邪?”
《金史·太宗纪》:“苟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其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

⒊ 闲荡不务正业。

晋葛洪《抱朴子·诂鲍》:“宿卫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
清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鲁迅《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我的意见,以为阿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⒋ 指闲荡不务正业的人。

宋陶穀《清异录·虫》:“唐世京城游手夏月採蝉货之,唱曰:‘只卖青林音乐。’”
《明史·金声传》:“甫仓猝募数千人,皆市井游手,所需军装戎器又不时给。”
1. 犹空手。 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清》:“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皆能游手射利於益都。”

⒌ 闲逛不务正业。

《周书·苏绰传》:“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时加罚,罪一劝百。”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八:“太史令傅奕上疏请除佛法云: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
清曹寅《东皋草堂记》:“有役者仰食於仓廩,无役者游手於閭里。”

⒍ 指游逛不务正业者。

《晋书·食货志》:“乡无游手,邑不废时,所谓厥初生民各从其事者也。”
《隋书·食货志》:“使地无遗利,人无游手焉。”
清戴名世《丙戌南还日记》:“北人习於惰,不治恒产,道旁往往有游手枕块而卧,至市集处卧者尤多。”

游手的国语词典

空手。

游手的网络释义

游手

  • 游手,指游手好闲,闲荡不务正业;闲荡不务正业的人。见晋·葛洪 《抱朴子·诂鲍》:“宿卫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
  • 游手造句

    小伟的哥哥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这些游手好闲,净干些逾墙钻穴的事,很不正派。
    那些纨绔子弟们整天游手好闲,横行乡里。
    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游手好闲之徒。
    不要和那些游手好闲、品质低劣的人交朋友。
    中学毕业后,他终日游手好闲,一晃五年过去了,还是一事无成。
    他长得尖嘴猴腮,骨瘦如柴,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
    游手好闲的他一直所期待的幸福早已没有指望了。
    有些富家子弟,成天游手好闲,坐享其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到头来毁了自己的一生。
    他成天游手好闲,经常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
    我们不能养成游手好闲的坏习惯。
    他是一个纨绔子弟,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
    他失学后,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沾染上许多坏毛病。
    他成天游手好闲,花钱如流水,难怪会入不敷出。
    他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吃不得半点苦,所以,别人都有所收获,唯独他一事无成。
    这个镇上有几个游手好闲的二溜子,平时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经过公安干警的耐心劝解,最终改邪归正。
    与其游手好闲,不如踏踏实实找份工作。
    这孩子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真令人操心。
    我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想整天游手好闲。
    他平时总是游手好闲,只有心血来潮之时,才稍微做一点事。

    汉字详情

    yóu [yo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YT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YSD
    四角: 38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3) 江河的一段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6) 古水名 。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7) 姓

    动词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流动,不固定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荡;游乐;干干停停,拖延时间);游花插趣(游荡作乐);游回磨转(团团转);游行(到处漫游)

    动词

    (1)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噬肯来遊。——《诗·唐风·有杕之杜》

    遊毋倨。——《礼记·曲礼》。注:“行也。”

    膳饮从于遊。——《礼记·王制》。注:“谓出入上观。”

    厥壤可遊。——《封禅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盘于遊用。——《书·无逸》

    同游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游巴黎。——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学呈子(报告本人外出,请求保留学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结交;交游

    此真吾所愿从游。——《史记·郦生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游艺(外出游学,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会);游从(相随同游;交往,特指与长辈交往);游集(从各处来聚集)

    (5) 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如:游营撞尸(骂人话。指到处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务正业,一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的人);游头浪子(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游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飞行;巡行 。如:游营(游行示众);游禽(飞鸟);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7) 游说;宣扬

    孔子东游。——《列子·汤问》

    (8) 又如:游夫(游说的人);游化(潜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凭借游说从事邪恶活动)

    (9) 孝察,学习

    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10) 出访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形容词

    虚浮不实 。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英文翻译

    to swim; float, drift; wander, roam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宝安腔] ju2 (ji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东莞腔] j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客英字典] j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u/joujĭəu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