渰溺
注音
一ㄢˇ ㄋ一ˋ
词语释义
淹没。
词语解释
淹没。
《梁书·曹景宗传》:“ 景宗 欲专其功,乃违詔而进,值暴风卒起,颇有渰溺,復还守先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子固类元章》:“乘舟夜汎而归,至 霅 之 卞山 ,风作舟覆,幸值支港,行李衣衾皆渰溺无餘。”《元典章·刑部四·杀卑幼》:“ 江 南风俗间,有一等顽愚之人,或因男女数多,或因家贫不给,於婴儿初生之时,多不养育,以水渰溺,寘之死地。”
引证解释
⒈ 淹没。
引《梁书·曹景宗传》:“景宗欲专其功,乃违詔而进,值暴风卒起,颇有渰溺,復还守先顿。”
宋周密《齐东野语·子固类元章》:“乘舟夜汎而归,至霅之卞山,风作舟覆,幸值支港,行李衣衾皆渰溺无餘。”
《元典章·刑部四·杀卑幼》:“江南风俗间,有一等顽愚之人,或因男女数多,或因家贫不给,於婴儿初生之时,多不养育,以水渰溺,寘之死地。”
渰溺的网络释义
渰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ān
动词
(1) 通“淹”。淹没
颇有渰溺,复还守先顿。——《梁书·曹景宗传》
纪世雄三万人马,都被河水渰死,一个也没留。——《英烈传》
某为水所渰,仓皇中搬家来唐书局,又为皇城司所逐。一家惶惶,不知所之。——宋· 欧阳修《赵唐靖公》
(2) 又如:渰没(渰浸、渰溺。淹没);渰杀(渰殪。淹死);渰漏(犹浸蚀);渰烂(因水淹浸而沤烂)
yǎn
名词
(1) (形声。从水,弇(
)声。云、雨相关联,故从水。本义:阴云) 同本义渰,雨云貌。——《说文》
有渰凄凄。——《诗·小雅·大田》。传:“云兴貌。”
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晋· 张协《杂诗》之九
若逢炎日过嘉苗,有渰?垂祥德所招。——明· 谢谠《四喜记》
(2) 又如:渰云(阴云);渰渰(云起貌)
英文翻译
(of cloud) forming or ri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im1 jim2
◎ 客家话:[梅县腔] jam3 jam1 [台湾四县腔] jam1 [客英字典] jam1 [海陆丰腔] ram1
◎ 潮州话:奄2(掩)
◎ 客家话:[梅县腔] jam3 jam1 [台湾四县腔] jam1 [客英字典] jam1 [海陆丰腔] ram1
◎ 潮州话:奄2(掩)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奄 | 衣儉 | 影 | 鹽B | 上聲 | 琰 | 開口三等 | 鹽B | 咸 | qiemx/yeem | ʔĭɛ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