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

yú wēng [ yu weng]
繁体 漁翁
注音 ㄩˊ ㄨㄥ

词语释义

老渔人。

词语解释

  1. 老渔人。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水浒传》第一○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 李俊 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閒取黄烟吸。”

引证解释

⒈ 老渔人。

唐杜甫《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水浒传》第一〇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 李俊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刘半农《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閒取黄烟吸。”

渔翁的国语词典

老渔夫。

渔翁的网络释义

渔翁 (汉语名词)

  • 用法示例
  • 唐杜甫《秋兴八首》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 《水浒传》第一〇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李俊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 刘半农《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闲取黄烟吸。”
  • 渔翁造句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渔翁以为妖,举块投其咽。
    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老渔翁在河边垂钓。
    有几个人相信他们会渔翁得利拥抱。
    驴子掉头就跑,岸边晒一张渔网,驴上而破之,渔翁索赔500元。
    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劫后馀生的公司亦很可能将因为竞争减弱而坐收渔翁之利,获得更多的业务.
    白人总想十亿印度人和十亿中国人打起来,自己坐山观虎斗,以收渔翁之利。
    如果你很快的就放弃了,这时候别的销售者就有可能从中渔翁得利。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他们是想鹬蚌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倒是说不定可以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先哲明训,足资做惕。
    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好在暗处坐收渔翁之利。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Q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NWM
    四角: 371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2) 同本义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4) 掠夺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5)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6) 猎取,寻觅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1) 捕鱼的人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 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2)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英文翻译

    to fish; seize; pursu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潮州话:he5(hûr) [潮阳](ngû)

    宋本广韵

    wēng [weng]
    部首: 626
    笔画: 10
    五笔: WCN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CISM
    四角: 8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羽,公声。本义:鸟颈毛)

    (2) 同本义

    翁,颈毛也。——《说文》

    鸟头上毛曰翁。翁,一身之最上。——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3) 祖父 。如:翁翁(犹公公。老翁,多指祖父)

    (4) 假借为“公”。父亲

    翁,父也。——《广雅·释亲》

    吾翁及汝翁。——《汉书·项藉传》

    (5) 又如:翁媪(年老的父母。同“翁妪”)

    (6) 夫之父或妻之父 。如:翁婿(岳父和女婿)

    (7) 泛称男性老人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或谓之翁。——《方言》六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

    独与老翁别。

    卖油翁。——宋· 欧阳修《归田录》

    (8) 又如:塞翁失马;渔艄翁;翁翁(祖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翁甫(对老者的尊称);翁长(对老者的尊称)

    (9) 对男性的敬称 。如:字某曰某翁

    动词

    通“滃”。腾涌

    俞樾议:“翁当为滃。《文选·江赋》曰:‘气滃渤而雾杳。’翁博犹滃渤也,博与渤亦一声之转。”

    英文翻译

    old man; father, father-in-law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1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沙头角腔] wung1 [客英字典] vung1 [海陆丰腔] wung1 [陆丰腔] wung1 [宝安腔] wung1 [东莞腔] wung1 [梅县腔] w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ʔuŋqung/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