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叉

yú chā [ yu cha]
繁体 漁叉
注音 ㄩˊ ㄔㄚ

词语释义

渔叉 yúchā

(1) 鱼叉

fish spear

词语解释

  1. 渔具。头上有尖刺,用来刺鱼。

    清 王又曾 《题林良九鹭图》诗:“渔叉不响欸乃空,忽下前滩几堆雪。”

引证解释

⒈ 渔具。头上有尖刺,用来刺鱼。

清王又曾《题林良九鹭图》诗:“渔叉不响欸乃空,忽下前滩几堆雪。”

渔叉的网络释义

渔叉

  • 渔叉是渔具的一种,也作鱼叉,一种从原始部落就开始使用的生产工具,用于捕鱼。由叉刺、叉柄两部分组成。叉刺铁质.一般有3个齿,也有多于3个齿的,齿长3—5厘米,打磨锋利。叉刺背中部有孔可安装手柄,柄长约1.5米,捕鱼时用手操纵叉柄,以叉齿刺向水中的鱼。
  • 渔叉造句

    为防止“菲莱”着陆时弹走,科学家们为它设计了三根螺栓和两个“渔叉”装置,这些装置将在“菲莱”着陆时钉入彗星表面。
    艾薇尔这时处于昏迷之中,看起来很天真无邪,美丽的让人眩晕的躯体上,插着这么一柄渔叉,让海伦的心不可遏制的软了。
    梦境中凝聚出来的大汉们吼叫不已,发声呐喊,手中凝聚出一些锁链、铁钩、渔叉等物件出来。
    水中、林中顿时蹿出许多黑黄皮肤,扁鱼头带长须,鱼身镶人类四肢的怪物来,他们身上披着明晃晃的锁甲,手握黝黑渔叉,很快将明珠等人围了起来。
    强大的撞击声不绝于耳地传来,船身的木头在水下发出沉闷的声音,刘震撼和海伦看到那十几个熊猫水手已经举起了巨大的渔叉,对准了水面,不停地喝骂着。
    寒芒耀眼的枪尖分为三股,类似于渔叉,枪身上隐约浮现出几个扭曲的符篆,似龙似蛇,迥异寻常。
    巴夭人潜水时都会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
    想好去山上找泉水后,无衣准备了一下,让王大娘帮忙照顾小渔儿,就带上渔叉,水壶上了山。
    巴礁人潜水时都会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
    无衣来到山下,拿起渔叉做扁担,一头挑着獐子,一头挑着蜂巢,然后再把布袋背在身上,这才挑着东西晃晃悠悠的往家里走去。
    只见司马毅山把全身内力释放出来,把武仲川震飞,连插在胸前的渔叉也震断了。
    无衣练完拳,又拿起渔叉练了一下,就停了下来,每天早上他都是这样。

    汉字详情

    [y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Q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NWM
    四角: 371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2) 同本义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4) 掠夺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5)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6) 猎取,寻觅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1) 捕鱼的人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 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2)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英文翻译

    to fish; seize; pursu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潮州话:he5(hûr) [潮阳](ngû)

    宋本广韵

    chā,chà,chǎ,chá [cha,cha,cha,cha]
    部首: 228
    笔画: 3
    五笔: CYI
    五行:
    吉凶:
    仓颉: EI
    四角: 77403

    详细解释

    chā

    动词

    (1) (指事。小篆为“又”(即手)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交错,交叉)

    (2) 手指相交错。也泛指一般的交错、交叉

    叉,手指相错也。——《说文》。段注:“谓手指与物相错也。凡布指错物间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头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全唐诗话》

    (3) 又如:叉手

    (4) 刺;扎取 。如:叉了一槽干草;叉鱼

    名词

    (1) 古代的一种兵器,头有分杈

    红漆了叉。——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2) 叉子

    挺叉来往。——《文选 ·潘岳·西征赋》。注:“叉,取鱼叉也。”

    (3) 又如:鱼叉;粪叉;叉竿(带叉头的竿)

    (4) 两短直线相交所成的图形 。如:打个叉

    (5) 另见 chá;chǎ;chà

    chá

    动词

    (1) 挡住,卡住

    那大师傅就叉着门,不叫我们走。——《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chā;chǎ,chà

    chǎ

    动词

    (1) 分开,成叉形 。如:叉着腿站着;拇指和食指叉成个“八”字

    (2) 另见 chā;chá;chà

    chà

    动词

    (1) 用同“岔”。分岔 。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与大河相通的小河)

    (2) 使前进、谈话的方向偏向另一边 。如:急忙叉开说;路没选中,一下叉到别地方去了

    (3) 另见 chā;chá;chǎ

    英文翻译

    crotch; fork, prong

    方言集汇

    ◎ 粤语:caa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1 [陆丰腔] ca1 [梅县腔] za5 ca1 [宝安腔] ca1 [客英字典] ca1 [台湾四县腔] ca1 [沙头角腔] ca1 [海陆丰腔] ca1 [东莞腔] ca1
    ◎ 潮州话:cê1 ca1 (chhe tsh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楚佳佳開平聲開口二等ʧʰaichre/ch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