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誉

qīng yù [ qing yu]
繁体 清譽
注音 ㄑ一ㄥ ㄩˋ

词语释义

清誉 qīngyù

(1) 清白的声誉;美好的名声

影响清誉
clean fame

词语解释

  1. 美好的名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诸葛厷 在西朝,少有清誉,为 王夷甫 所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倘是出去好好的嫁一个人呢,倒还罢了,只不要葬送到那不相干的地方去,那就有碍府上的清誉了。”

引证解释

⒈ 美好的名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诸葛厷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倘是出去好好的嫁一个人呢,倒还罢了,只不要葬送到那不相干的地方去,那就有碍府上的清誉了。”

清誉的国语词典

清白的声誉。

如:「他一向奉公守法,而且行事小心,唯恐清誉受损。」

清誉的网络释义

清誉

  • 清誉
  • qīng yù
  • 清白的声誉;美好的名声。
  • 影响清誉
  • 出处
  • 文言文《褚彦回幼有清誉》
  • 清誉造句

    三人成虎虽是无中生有,却可以使一个人的清誉毁于一旦。
    晗玥咬牙切齿跺跺脚暗道,不就是上次去浮厝湖喝水将这厮毒打了一顿么,不但透露我行踪还当人面儿诋毁我清誉,下次要逮着它非把它用火烤得半身不遂。
    没想到你还是一个这么幽默的人,我红莲夫人是人尽皆知的淫夫,哪里还有什么清誉。
    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辛劳,五德兼备,六艺精通,品追七贤,桃李八方,久享清誉,十分清贫,千秋功业,万世师表。祝教师节快乐!
    他人如道号,修身洁行,品行较之自家掌门远为端正,在巴蜀颇有清誉;可惜他资质平平,虽勤奋不缀,但依然无法弥补与正德道长的差距,以致掌门大位旁落他人。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辛劳,五德兼备,六艺精通,品追七贤,桃李八方,久享清誉,十分清贫,千秋功业,万世师表。祝教师节快乐!
    他是希冀被廷杖获得刚直不阿的清誉,为自己以后东山再起或青史垂名留下资本。
    可叹岁暮损清誉,老马恋栈荣禄利。
    一般世俗人士、道貌岸然的学者们,可能会责怪苏子,不知爱惜自己的名声、清誉。可是苏子本人却对所谓名声、清誉,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辛劳,五德兼备,六艺精通,品追七贤,桃李八方,久享清誉,十分清贫,千秋功业,万世师表。祝感恩节快乐!
    图一时贪念,必毁一生清誉;扬一身正气,定留一世美名。
    作为该校的使命,砖墙中心小学正在努力塑造学养明通、品性坚直的本色学子,和努力建设崇真尚美、名清誉远的特色学校。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QMB
    四角: 35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名词

    (1) 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动词

    (1) 清理 。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5) 数 。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英文翻译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陆丰腔] cin1 ciang1 [梅县腔] ciang1 cin1 [宝安腔] cin1 [东莞腔] cin1 [沙头角腔] cin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七情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hieng/cieng
    [yu]
    部首: 713
    笔画: 13
    五笔: IWY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CYMR
    四角: 90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舆 (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2) 同本义

    誉,偁也。——《说文》

    誉名美也。——《墨子经》

    状古述今曰誉。——《周书·谥法》

    君子不以口誉人。——《礼记·表记》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誉之则以为忧。——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誉人(称赞人);誉谀(歌颂阿谀);誉叹(赞叹)

    (4) 通“举” 。推荐

    更相荐誉。——《汉书·贾捐之传》

    而列士不誉。——《汉书·匡衡传》

    先时荐誉。——《后汉书·宦者传论》

    名词

    (1) 荣誉,美名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则燕则誉。——《礼记·射义》。注:“言国安则有名誉。”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韩非子》

    (2) 又如:誉望(名望)

    (3) 通“与” 。同类

    交众誉多。——《管子·明法》

    莫不亲誉。——《荀子·议兵》

    推类接誉。——《荀子·臣道》

    英文翻译

    fame, reputation;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