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烂糊粥。
《尔雅·释言》“鬻,糜也” 晋 郭璞 注:“淖糜。”《宋史·真宗纪三》:“己未,遣使諭 京东 官吏安抚飢民,又命诸路振以淖糜。” 宋 陆游 《穷居》诗:“淖糜均列鼎,徒步当华轩。” 宋 陆游 《书志》诗:“一碗淖糜支日过,数椽破屋著身宽。”
引证解释
⒈ 烂糊粥。
引《尔雅·释言》“鬻,糜也” 晋郭璞注:“淖糜。”
《宋史·真宗纪三》:“己未,遣使諭京东官吏安抚飢民,又命诸路振以淖糜。”
宋陆游《穷居》诗:“淖糜均列鼎,徒步当华轩。”
宋陆游《书志》诗:“一碗淖糜支日过,数椽破屋著身宽。”
淖糜的国语词典
糜烂的粥。
淖糜的网络释义
淖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2) 同本义
淖,泥也。——《说文》
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
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
(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4) 流体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湿润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2) 又如:淖泽(湿润)
(3) 柔和
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
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
(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au5 [台湾四县腔] nau5 (neu2) cau5 [客英字典] nau5 cau5 [宝安腔] lau5 [客语拼音字汇] neu2 [海陆丰腔] nau6 (neu2) cau5
◎ 潮州话:之欧6(造)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橈 | 奴敎 | 孃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nrauh/neaw | ɳau |
详细解释
méi
(2) 另见
mí
名词
(1) (形声。从米,麻声。本义:粥) 同本义
糜,糁也。——《说文》
糜,煮米使糜烂也。——《释名·释饮食》
糜,糜粥。——《广韵》
粥之稠者曰糜。——《尔雅·释言》注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古乐府《东门行》
(2) 又如:糜沸(比喻世事混乱之甚,如糜粥之沸于釜中);糜粥(粥)
动词
(1) 粉碎,捣烂
以糜敝之。——《荀子·富国》。注:“散也”
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贾山《至言》
(2) 又如:糜没(粉碎毁灭);糜灭(粉碎毁灭);糜躯(粉身碎骨,指献出生命);糜捐(粉身碎骨,舍弃生命);糜粉(粉碎。亦指碎屑)
(3) 消耗,通“靡”
不益于好而糜费功夫。——《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徒糜弹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糜耗(糜费);糜费(浪费);糜损(浪费损耗)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mi2 | men2 moi2 fui1 [海陆丰腔] mi2 mien2 moi2 [陆丰腔] moi3 [台湾四县腔] mi2 mien2 moi2 [客英字典] mi2 moi2 mien2 [梅县腔] mi2 moe.2 [东莞腔] moi2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mi2 m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糜 | 靡爲 | 明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mie/mye | m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