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沥

xī lì [ xi li]
繁体 淅瀝
注音 ㄒ一 ㄌ一ˋ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淅沥 xīlì

(1) 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rustle of falling leaves,snow and rain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形容雪霰、风雨、落叶、机梭等的声音。

    唐 乔知之 《定情篇》:“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唐 李商隐 《到秋》诗:“扇风淅沥簟流灕,万里南云滞所思。”《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琚瑀鏗鏘韵碧霄,机梭淅沥鸣玄夜。”《红楼梦》第四五回:“﹝ 黛玉 ﹞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外面雨声淅沥可闻,窗前帷幕垂下来了。”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形容雪霰、风雨、落叶、机梭等的声音。

唐乔知之《定情篇》:“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唐李商隐《到秋》诗:“扇风淅沥簟流灕,万里南云滞所思。”
《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琚瑀鏗鏘韵碧霄,机梭淅沥鸣玄夜。”
《红楼梦》第四五回:“﹝黛玉﹞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曹禺《雷雨》第四幕:“外面雨声淅沥可闻,窗前帷幕垂下来了。”

淅沥的国语词典

形容风雨、霜雪、落叶等声音。

淅沥的网络释义

淅沥

  • 淅沥,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xī lì,出自《定情篇》,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如,《红楼梦》第四五回:“﹝ 黛玉 ﹞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 淅沥造句

    同凛冽的风挡不住淅沥的雨,淅沥的雨也挡不住你坚定的脚步。
    傍晚的时候风停了,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如同凛冽的风挡不住淅沥的雨,淅沥的雨也挡不住你坚定的脚步。
    那个时候,雨淅淅沥沥地下个没完。在梵谛冈城的时候还有人吃我豆腐,捏了一下我的屁股。
    当风势加强,淅沥小雨转为瓢泼大雨,海滨地区的餐馆和夜总会纷纷用夹板封起他们的窗户。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场淅沥淅沥的雨。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地,听不见淅沥地响声,像一种湿漉漉地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地,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地,像喝了蜜一样。
    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
    窗前淅沥,是下雨了吗,还是下的相思泪。
    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
    她伴着淅沥的小雨点,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讲给青蛙。
    这是一个秋天的下午。细雨淅沥,秋风瑟瑟。他们撑着雨伞,攀沿一个弯曲的山间小道去拜望一位隐居在深山的朋友。
    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初冬的雨下得很大,从昨天夜半开始吧,一直到现在都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这是一个秋天的下午。细雨淅沥,秋风瑟瑟。他们撑着雨伞,攀沿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去拜望一位隐居在深山的朋友。
    晨间,雨丝,如丝如针的淅淅沥沥。
    淅沥淅沥的雨声从远处飘然而来。改为比喻句:淅沥淅沥的雨声像音乐声从远处飘然而来。
    雨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像是在窗外挂了一层帘子。
    细雨淅淅沥沥,一直下个不停。天色渐渐发暗,朦朦胧胧,雨点看不见,数不清。
    校园里,小雨淅淅沥沥,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凉凉的!

    汉字详情

    [xi]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SRH
    五行:
    吉凶:
    仓颉: EDHL
    四角: 32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析声。本义:淘 ,以水洗 ) 同本义

    淅,洒米也。——《说文》

    淅,洒也。——《广雅》

    淅米而储之。——《淮南子·兵略》

    祝淅米于堂。——《仪礼·士丧礼》

    矛头淅米剑头炊。——《晋书》

    (2) 又如:淅米(淘米);淅玉(淘净的米);淅二泔(第二道淘米水);淅箕(竹过滤器)

    名词

    (1) 淘过的米,洗后控去水的米

    孔子之去 齐,接淅而行。——《孟子·万章下》

    (2) 象声词。多形容风雨声。寒凉 。如:淅冽冽(淅淅零零,淅淅萧萧,淅瑟,淅剌剌。风声);淅零淅留(淅淅沥沥,淅零零。雨声);淅然(寒冷)

    (3) 水名 。一名析水,通称淅水,又称“淅川”、“淅河”。发源于河南省卢氏县,至渐川县双河镇附近入丹江

    英文翻译

    water used wash rice; to wash ric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jiad6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宝安腔] sit7 [梅县腔] sit7 zhat7 [海陆丰腔] sit7
    ◎ 潮州话:思英4(色)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先擊錫開入聲開口四等sieksek
    [li]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DLN
    五行:
    仓颉: EMKS
    四角: 31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歷声。字又作“砯”,从石从水会意。本义:踩着石头过河)

    (2) 水、泪、酒等液体下滴

    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警。——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沥血(刺破皮肤使滴血,以发誓、表竭诚或作祭祀);沥液(水滴);沥滴(水下滴)

    (4) 竭尽(如自己的)全力 。如:沥恳(竭尽诚心);沥款(竭诚);沥诚(竭尽诚心);沥肠(披露心肠)

    (5) 从毛孔或裂缝小口慢慢流出 。如:沥酒(滤酒);沥泣(流泪);沥液(细微的水流)

    (6) 倾洒 。如:沥洒(洒酒于地,表示祝愿或起誓);沥觞(倾杯洒酒)

    名词

    球形或椭球形体的滴液 。如:余沥

    英文翻译

    trickle, drip; strain; dregs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潮州话:lêh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