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涤荡
(1) 冲洗;清除
(2) 扫清,扫尽(如政治上的腐败或组织上的弊病)
词语解释
荡洗;清除。
汉 刘歆 《遂初赋》:“心涤荡以慕远兮,迴高都而北征。”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自 唐 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啮,震风凌雨之所涤荡,不知其几,而墨色烂然如新。” 王闿运 《御夷论一》:“涤荡丛弊,胥与更始。” 郭小川 《长江组歌·长江的浪花啊》:“ 长江 的浪花,你涤荡了多少污浊泥沙!”
犹摇动。
《礼记·郊特牲》:“ 殷 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 郑玄 注:“涤荡,犹摇动也。”
急促不顺貌。
《史记·乐志》:“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张守节 正义:“言此恶乐能动善人涤荡之善气,使失其所,而灭善人平和之德也。”按,《礼记·乐记》作“条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二十》“化作细”:“‘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涤荡之。’涤荡与条畅同,《文子》作条畅。”参见“ 条4畅 ”。
引证解释
⒈ 荡洗;清除。
引汉刘歆《遂初赋》:“心涤荡以慕远兮,迴高都而北征。”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自唐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啮,震风凌雨之所涤荡,不知其几,而墨色烂然如新。”
王闿运《御夷论一》:“涤荡丛弊,胥与更始。”
郭小川《长江组歌·长江的浪花啊》:“长江的浪花,你涤荡了多少污浊泥沙!”
⒉ 犹摇动。
引《礼记·郊特牲》:“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
郑玄注:“涤荡,犹摇动也。”
⒊ 急促不顺貌。参见“条4畅”。
引《史记·乐志》:“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张守节正义:“言此恶乐能动善人涤荡之善气,使失其所,而灭善人平和之德也。”
按,《礼记·乐记》作“条畅”。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二十》“化作细”:“‘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涤荡之。’涤荡与条畅同,《文子》作条畅。”
涤荡的国语词典
摇动。一说播散。
涤荡的网络释义
涤荡
近义词
反义词
涤荡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2) 同本义
涤,洒也。——《说文》
射人宿视涤。——《仪礼·大射仪》
水曰清涤。——《礼记·曲礼》
及执事,视涤濯。——《周礼·太宰》
(3) 又如:涤篆(洗印。用以检查印是否有缺陷);涤濯(洗涤);涤耳(洗耳)
(4) 除,清除
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涤瑕(洗除瑕疵。有改过迁善之意);涤地无类(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
(6) 打扫
十月涤场。——《诗·豳风·七月》
(7) 又如:涤场(打扫场地)
名词
涤宫,古代宫中饲养祭祀牲畜的房子
古者帝牛必在涤三月,以致严洁。——《续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 同本义
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3) 动;摇动;震动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波心荡,冷月无声。——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 清除
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6) 又如:荡风(两广的一种风俗。女婿在未见岳父岳母前,依俗饮一大杯酒。有荡除行路风寒之意);荡除(消灭)
(7) 毁坏;破坏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杜甫《无家别》
(8) 又如:荡产(破产,耗尽财产);荡散(消失;毁败);荡灭(毁灭;消灭)
(9) 诱惑;迷惑 。如:荡心(惑乱心志);荡惑(迷惑)
(10) 宽恕 。如:荡宥(宽恕;原谅)
(11) 冲撞;冲杀;触碰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12) 又如:荡突(冲撞。即唐突);荡析(游走离散)
形容词
(1) 放纵,放荡
余心荡。——《左传·庄公四年》
德荡者其行伪。——《淮南子·俶真》
吉驭者耆酒,数逋荡。——《汉书·丙吉传》
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论语·阳货》
(2) 又如:荡荡(放纵邪僻);荡子(远行在外,流荡不归的男子;游荡放浪,不务正业的男子)
(3) 平坦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坦荡;荡无高卑(地位平等,没有高低尊卑);荡荡(平坦、宽坦的样子)
(5) 广阔
荡荡洪水滔天。——《史记·五帝纪》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
(6) 又如:荡漭(广阔无边貌);荡荡(广大的样子)
名词
(1) 浅水湖 。如:黄天荡
(2) 积水长草的洼地 。如:芦苇荡;荡地;芦花荡;菱荡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