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荡

sǎo dàng [ sao dang]
繁体 掃蕩
注音 ㄙㄠˇ ㄉㄤ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扫荡 sǎodàng

(1) 扫除涤荡;泛指彻底清除

扫荡叛匪
假如提起一支屠城的笔,扫荡了文坛上一切野草,那自然是快意的。——鲁迅《“说不出”》
mop up;annihilate;exterminate;liquidate wipe out

词语解释

  1. 亦作“ 扫盪 ”。扫除涤荡;荡平。

    《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圣主,扫荡讎耻。”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 汉 南, 纪 郢 皆扫盪。”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扫荡妖孽,廓清寰宇。” 宋 王安石 《<周礼>义序》:“太平之遗跡,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復全经。” 明 何景明 《陇石行送徐少参》诗:“圣朝扫盪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

  2. 见“ 扫荡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扫盪”。扫除涤荡;荡平。见“扫荡”。

《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圣主,扫荡讎耻。”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汉南, 纪郢皆扫盪。”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扫荡妖孽,廓清寰宇。”
宋王安石《<周礼>义序》:“太平之遗跡,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復全经。”
明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诗:“圣朝扫盪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
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

扫荡的国语词典

澈底消灭。

扫荡的网络释义

扫荡

  • 扫荡,拼音sǎo dàng,意为1、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2、荡平,彻底清除之意。3、亦作“扫汤”。
  • 扫荡造句

    飙车族破坏了社会秩序,警方决定斩草除根,全面扫荡。
    日军扫荡十分残酷,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虽然警方展开大力扫荡,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没被抓到。
    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扫荡社会丑恶现象。
    那年日寇大扫荡,全村人都躲进深山,受尽了流离失所之苦难。
    对于敌人的大扫荡,我军破釜沉舟予以还击。
    上次扫荡失败了,鬼子这一次倾巢出动。
    一切黄书、黄刊、黄报、黄片都应当扫荡干净。
    伪军狐假虎威,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
    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相信,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面对小日本的大扫荡,虽是四面楚歌之境,但我们的战士们仍斗志昂扬。
    在那场反扫荡中,凶恶的日寇把我们村二百多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活活杀死了。
    日寇扫荡之后,村里到处是断井颓垣。
    回忆起日本鬼子的大扫荡,真叫人不堪回首。
    警方近日的大力扫荡,让飙车族望风披靡,落荒而逃。
    风,有时轻轻地吹,有时呼呼的刮着,也有时狂暴地扫荡着周围的一切。即使风没有颜色,但我们也能感受风的到来,即使风本身没有味道,但只有她才能把花儿的芳香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冀中人民用地道战粉碎了鬼子的“扫荡”。
    在警方雷厉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迹。
    汉奸和日本侵略者狼狈为奸,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在警方雷厉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跡。

    汉字详情

    sǎo,sào [sao]
    部首: 330
    笔画: 6
    五笔: RVG
    五行:
    仓颉: QSM
    四角: 57070

    详细解释

    sǎo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 同本义

    埽,弃也。——《说文》。字亦作掃。

    埽,除也。——《广雅》

    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诗·唐风·山有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 杜甫《客至》

    (3) 又如:扫径(清洁路径);扫尘(扫去尘垢;比喻扫荡残敌,平定乱事);扫脑儿(秃子);扫道(踩出来的路);扫桃(扫面子);扫花以待(表示主人待客的诚意);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4) 掠过

    千骑飚扫,万乘雷奔。——李白《大猎赋》

    (5) 又如:扫望(扫视);扫射

    (6) 清除,消灭

    扫项军于 垓下。—— 张衡《东京赋》

    (7) 又如:扫白(除去白发);扫穴(清除巢穴);扫穴擒渠(扫荡巢穴,擒拿贼首);扫殄(消灭);扫清(平定廓清);扫定(平定):扫难(平定患难)

    (8) 画,染

    淡扫蛾眉朝至尊。——张祜《集灵台》

    (9) 又如:扫黛(画眉;用黛描画);扫眼(描眼)

    (10) 祭扫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清· 袁枚《祭妹文》

    (11) 又如:扫墓

    (12) 飞快地书写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李白《草书歌行》

    形容词

    (1) 尽,全部 。如:扫土(举境,全境);扫数(扫除。全部);扫境(倾其境内全力)

    (2) 另见 sào

    sào

    (2) 另见 sǎo

    英文翻译

    sweep, clear away; ex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2 sou3
    ◎ 潮州话:sau3

    宋本广韵

    dàng [dang]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IN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ENH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 同本义

    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3) 动;摇动;震动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波心荡,冷月无声。——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 清除

    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6) 又如:荡风(两广的一种风俗。女婿在未见岳父岳母前,依俗饮一大杯酒。有荡除行路风寒之意);荡除(消灭)

    (7) 毁坏;破坏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杜甫《无家别》

    (8) 又如:荡产(破产,耗尽财产);荡散(消失;毁败);荡灭(毁灭;消灭)

    (9) 诱惑;迷惑 。如:荡心(惑乱心志);荡惑(迷惑)

    (10) 宽恕 。如:荡宥(宽恕;原谅)

    (11) 冲撞;冲杀;触碰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12) 又如:荡突(冲撞。即唐突);荡析(游走离散)

    形容词

    (1) 放纵,放荡

    余心荡。——《左传·庄公四年》

    德荡者其行伪。——《淮南子·俶真》

    吉驭者耆酒,数逋荡。——《汉书·丙吉传》

    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论语·阳货》

    (2) 又如:荡荡(放纵邪僻);荡子(远行在外,流荡不归的男子;游荡放浪,不务正业的男子)

    (3) 平坦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坦荡;荡无高卑(地位平等,没有高低尊卑);荡荡(平坦、宽坦的样子)

    (5) 广阔

    荡荡洪水滔天。——《史记·五帝纪》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

    (6) 又如:荡漭(广阔无边貌);荡荡(广大的样子)

    名词

    (1) 浅水湖 。如:黄天荡

    (2) 积水长草的洼地 。如:芦苇荡;荡地;芦花荡;菱荡

    (3) 姓

    英文翻译

    pond, pool; wash away, cleanse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6

    宋本广韵

    扫荡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