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释

xiāo shì [ xiao shi]
繁体 消釋
注音 ㄒ一ㄠ ㄕ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消释 xiāoshì

(1) 消除、处理、解除

误会消释了
消释疑虑
clear up;dispel

词语解释

  1. 消溶,融化。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世说新语·轻诋》“君得 哀 家梨,当復不烝食不”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旧语, 秣陵 有 哀仲 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 鲁迅 《野草·雪》:“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2. 消除;解除。

    《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南唐 李煜 《悼幼子瑞保》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正如酷暑中行,遇着清泉百道,多时病滞一旦消释。” 鲁迅 《彷徨·孤独者》:“这仇恨是历了三月之久才消释的。”

引证解释

⒈ 消溶,融化。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世说新语·轻诋》“君得哀家梨,当復不烝食不” 南朝梁刘孝标注:“旧语, 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
鲁迅《野草·雪》:“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⒉ 消除;解除。

《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南唐李煜《悼幼子瑞保》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正如酷暑中行,遇着清泉百道,多时病滞一旦消释。”
鲁迅《彷徨·孤独者》:“这仇恨是历了三月之久才消释的。”

消释的国语词典

融解、消解。

消释的网络释义

消释

  • [解释][clear up;dispel] 1.消除、处理、解除。 2. 消融,融化,化成、溶解。
  • 消释造句

    他的心情原本非常糟糕,训了那个侄子一顿之后,心中的郁气却忽然消释得七七八八,所以刚刚说完就又背着他们噗嗤地笑了一声。
    不开口还好,兰珊这一说,冥使原本消释的火气一下子又燃起来。
    为使结构耐震设计更趋经济,建筑结构必须有效地吸收并消释大震输入能,采用三角形钢板之加劲阻尼装置可增加结构劲度和迟滞阻尼。
    这样,顾客的抱怨消释了,先前不快的心理得到“吉言”。
    他们没有空间可以容纳承诺或期待,并且需要时间消释这最终迸发成形的强烈情感。
    他费了无穷的力才消释了的那种烦恼又重新涌上了心头。
    ,彼此合作,相互亲爱,消释前生宿业,实现“康乐生活”。
    这番解释,让刘璟怒气消释,点点头道“这样说起来,也不怨你们,不过你们可以来找我,我可以另外安置你们,但重新落草为寇,你们将来怎么办?”。
    她如此卖力工作,一是想靠工作弥补和消释身心的创伤;二是为了报恩。
    后来哪吒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说和,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吒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
    刘表脸色缓和了一点,刘璟说得也有道理,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心中的不满也渐渐消释,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其实我的不可理喻真的有可以用来消释我们之间误会的理由的,但我还是没能讲出来。
    今天周玉昆应邀前来,董学峰心理上的隔阂一下子消释许多。
    那因为卢杞的挑拨离间,中伤诬陷的建议,迫使皇上拒绝他的觐见,和给予将士们赏赐,所引发的愤怒和怨恨,一直郁结在李怀光的心里,长久也无法消释。
    一杯美酒下肚,众人顿觉齿留香,美酒爽滑溢口,味醇劲足,如天山冰雪消释水,聚天集地精华液,使低迷者乐观向上,让开朗奔放者灿意更加。
    她确实已与英国合作,但关系尚未巩固,宿怨并未消释。
    陆云白一听苏萧开口,不禁心花怒放,所有的紧张在一瞬间都消释了;抬眼见她亭亭玉立,如同白莲,又有些陶醉了,竟急不择言“不用谢,不用谢——”。
    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是消释和融化的寓意,正如以上的两段佳句,当然,它还有很多鼓舞人心的解释和含义。
    纵使曾经对齐恒有再多的偏见与怨恨,此刻也已消释。
    十几颗金黄的子弹向他们飞了过来,李未和李来习惯性的迅速用手挡着头部,在子弹击中他们手部的时候变成了一道蓝色的光然后消释。

    汉字详情

    xiāo [xiao]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IEG
    五行:
    仓颉: EFB
    四角: 39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2) 同本义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3)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4) 消失,完全不存在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易·泰》

    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宋· 曾巩《上杜相公书》

    (5) 又如:消败(消失,衰败);消挫(消散)

    (6) 减削

    消,减也。——《广雅》

    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

    其间有户消落之家。——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消折(耗损;亏损);消兵(减少兵员);消沮(削减;减弱)

    (8) 消磨,打发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唐· 方干《冬夜泊僧舍》

    乐琴书以消忧。——《文选·陶潜·归去来辞》

    (9) 又如:消脱(消磨);消日(消磨时光);消取(排遣。取,语助词)

    (10) 享受;受用

    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白居易《哭从弟诗》

    (11) 又如:消花(花销。用掉的费用);消淹(享用)

    (12) 售出

    因作者正苦于无人知道,因而没有消路。——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13) 又如:消倒(犹倒卖);消流(销售流通);消售(销售;卖出 )

    (14) 禁受,经受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词》

    (15) 又如:消任(禁受);消消(犹言受得了);消得(禁得起)

    (16) 抵得上,配得上

    莫夸十万兵威盛,消个忠良效顺无?——司空图《淮西诗》

    (17) 又如:消不得(抵不上);消得(值得;配得)

    (18) 需要;须

    那里消半碗饭时,那小官人命归泉世。——《警世通言》

    不消多事,随分便好。——《水浒传》

    (19) 又如:消不的(不消;要不了);不消说

    名词

    (1) 消息

    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救风尘》

    (2) 又如:消耗(消息)

    (3) 糖尿病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后汉书》

    (4) 又如:消中(即消渴);消症(消疾。即消渴病);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英文翻译

    vanish, die out; melt away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au1 [梅县腔] siau1 [台湾四县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1 xiau1 [陆丰腔] siau1 [东莞腔] siau1 [海陆丰腔] siau1 [客英字典] siau1 [宝安腔] s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邀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sieusĭɛu
    shì [shi]
    部首: 701
    笔画: 12
    五笔: TOC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EQ
    四角: 2795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采( biàn),睪( )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2) 同本义

    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说文》

    释获。——《仪礼·大射仪》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释服。——《仪礼》

    (3) 又如:释绂(解下印绶。指致仕罢官);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

    (4) 解释

    乃使行人 奚斯释言于 齐。——《国语·吴语》

    (5) 又如:释情消迹(消除误会;予以和解);释言(以言语自作解释);释例(说明所著书的凡例)

    (6) 释放;赦免

    怀王竟听 郑袖,复释去 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豪民气尽,以额叩头,谢不敢。乃释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舍弃;抛弃

    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左传·哀公八年》

    君其释申生也。——《国语·晋语》。注:“释,舍也。”

    (8) 又如:释法(舍弃法令而不施用)

    (9) 放下;放开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10) 又如:力叮不释(用力叮住不放)

    (11) 消失

    虽欲爱君,惑不释也。——《国语·晋语》

    (12) 溶化;消融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老子》

    (13) 又如:如冰之将释(就像冰将消融那样)

    (14)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礼记·内则》

    (15) 发,射出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书·太甲上》

    (16) 解除;免除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 黄宗羲《原君》

    (17) 又如:释去仔肩(卸掉责任;放下重担);释憾(解除心中的怨恨。指报复);释难(解除困难);释闷(解闷儿;排遣烦闷);释四增美(除去邪僻之念,增加美善的质性)

    (18) 淘米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名词

    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如:释厄(唐僧遭受的魔难);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

    英文翻译

    interprete, elucidate; re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