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浑身
(1) 全身
词语解释
全身。
唐 杜荀鹤 《蚕妇》诗:“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苧麻。”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西游记》第七五回:“那老魔闻此言,浑身是汗。” 巴金 《秋》三:“她觉得浑身非常轻快。”
方言。犹替身。浑,用同“ 混 ”。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道是赴选何曾入贡闈,此身不拟着荷衣。三场尽是浑身代,一个全然放屁龟。”
引证解释
⒈ 全身。
引唐杜荀鹤《蚕妇》诗:“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苧麻。”
元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西游记》第七五回:“那老魔闻此言,浑身是汗。”
巴金《秋》三:“她觉得浑身非常轻快。”
⒉ 方言。犹替身。浑,用同“混”。
引元本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道是赴选何曾入贡闈,此身不拟着荷衣。三场尽是浑身代,一个全然放屁龟。”
浑身的国语词典
全身。《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裸体而立,浑身尽露。」《老残游记.第一回》:「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也作「混身」。
浑身的网络释义
浑身
浑身 (汉语词语)
[all over;from head to foot] 全身
吓得浑身发抖
反义词
浑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军声。本义:大水涌流声)
(2) 同本义
浑,水喷涌之声也。——《玉篇》
浑,混流声也。——《说文》
溟海浑濩涌其后。——《文选·张协·七命》
浑浑若川。——《法言·问神》。注:“洪流也。”
财货浑浑如泉源。——《荀子·富国》
(3) 河名
(4) 桑干河上游支流,亦名浑源川,发源于山西省北端西麓
(5) 卢沟河在元明后的别称,因河水浑浊得名,即今永定河
(6) 小辽河,辽河最大的支流
(7) 浑江,又名佟家江,发源于吉林省龙岗山脉
(8)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
(9) 浑天说的简称
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
(10) 姓
形容词
(1) 混浊
浑,浊也。——《切韵》
浑兮其若浊。——《老子》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未相离也。——《列子·天瑞》
贤不肖浑殽。——《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浑水(浑浊不清的水);浑黄(浑浊而发黄);浑浑(浑浊的样子)
(3) 大 。如:浑大(宏大;博大);浑芒(广大无边的样子);浑洪(水流盛大的样子);浑浩(水势盛大的样子)
(4) 糊涂 。如:浑同三拍(含糊);浑虫(糊涂虫)
(5) 质朴;朴实 。如:浑素(朴素,不华丽);浑纯(朴质纯正);浑雅(质朴高雅);浑质(纯厚朴实);浑穆(质朴淳和)
(6) 纯,无杂质 。如:浑花(浑化。骰子掷出得同一彩色);浑黄(纯黄色);浑粹(纯粹);浑铁(纯铁)
(7) 全,整个 。如:浑沦(囫囵,完整,浑然一体);浑成(完整,浑然一体);浑不比(全不像);浑全(完整;完全);浑舍(浑家。全家)
副词
(1) 全,都,皆 。如:浑同(一共);浑备(完备;齐备)
(2) 简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仍;还
巴童浑不寐,半夜有行舟。—— 杜甫《十六夜玩月》
动词
(1) 混同;混合 。如:浑同(混同,等同);浑融(浑合,融合);浑杂(混杂,混合掺杂)
(2) 混,苟且度过
只有门下是七八个月的养在府里白浑些酒肉吃吃,一个大钱也不见面。——《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申 | 失人 | 書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ɕĭĕn | s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