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
词语释义
浑然
(1) 形容混同在一起不可分割
词语解释
完整不可分割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
全然;完全。
《西游记》第一回:“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宝玉 纯朴,并爱二人无偏心, 宝釵 浑然不觉,而 黛玉 稍恚。”
糊涂不分明貌。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浑沌貌。
唐 柳宗元 《天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参见“ 浑沌 ”。
质朴纯真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 明 方孝孺 《与苏先生书》之二:“ 徐公 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孔子 大圣,浑然天真。”
形容无知;糊涂。
叶圣陶 《城中·病夫》:“他们是浑然的猪!是蠢然的狗!”
引证解释
⒈ 完整不可分割貌。
引宋周密《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
⒉ 全然;完全。
引《西游记》第一回:“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宝玉纯朴,并爱二人无偏心, 宝釵浑然不觉,而黛玉稍恚。”
⒊ 糊涂不分明貌。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⒋ 浑沌貌。参见“浑沌”。
引唐柳宗元《天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
⒌ 质朴纯真貌。
引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
明方孝孺《与苏先生书》之二:“徐公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孔子大圣,浑然天真。”
⒍ 形容无知;糊涂。
引叶圣陶《城中·病夫》:“他们是浑然的猪!是蠢然的狗!”
浑然的国语词典
不分明、不可分别的样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浑然同惑,孰温孰凉?」也作「混然」。
浑然的网络释义
浑然
浑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军声。本义:大水涌流声)
(2) 同本义
浑,水喷涌之声也。——《玉篇》
浑,混流声也。——《说文》
溟海浑濩涌其后。——《文选·张协·七命》
浑浑若川。——《法言·问神》。注:“洪流也。”
财货浑浑如泉源。——《荀子·富国》
(3) 河名
(4) 桑干河上游支流,亦名浑源川,发源于山西省北端西麓
(5) 卢沟河在元明后的别称,因河水浑浊得名,即今永定河
(6) 小辽河,辽河最大的支流
(7) 浑江,又名佟家江,发源于吉林省龙岗山脉
(8)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
(9) 浑天说的简称
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
(10) 姓
形容词
(1) 混浊
浑,浊也。——《切韵》
浑兮其若浊。——《老子》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未相离也。——《列子·天瑞》
贤不肖浑殽。——《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浑水(浑浊不清的水);浑黄(浑浊而发黄);浑浑(浑浊的样子)
(3) 大 。如:浑大(宏大;博大);浑芒(广大无边的样子);浑洪(水流盛大的样子);浑浩(水势盛大的样子)
(4) 糊涂 。如:浑同三拍(含糊);浑虫(糊涂虫)
(5) 质朴;朴实 。如:浑素(朴素,不华丽);浑纯(朴质纯正);浑雅(质朴高雅);浑质(纯厚朴实);浑穆(质朴淳和)
(6) 纯,无杂质 。如:浑花(浑化。骰子掷出得同一彩色);浑黄(纯黄色);浑粹(纯粹);浑铁(纯铁)
(7) 全,整个 。如:浑沦(囫囵,完整,浑然一体);浑成(完整,浑然一体);浑不比(全不像);浑全(完整;完全);浑舍(浑家。全家)
副词
(1) 全,都,皆 。如:浑同(一共);浑备(完备;齐备)
(2) 简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仍;还
巴童浑不寐,半夜有行舟。—— 杜甫《十六夜玩月》
动词
(1) 混同;混合 。如:浑同(混同,等同);浑融(浑合,融合);浑杂(混杂,混合掺杂)
(2) 混,苟且度过
只有门下是七八个月的养在府里白浑些酒肉吃吃,一个大钱也不见面。——《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njen/ren | nʑ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