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

hún rán [ hun ran]
繁体 渾然
注音 ㄏㄨㄣˊ ㄖㄢˊ

词语释义

浑然 húnrán

(1) 形容混同在一起不可分割

浑然不觉
浑然不理
completely

词语解释

  1. 完整不可分割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

  2. 全然;完全。

    《西游记》第一回:“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宝玉 纯朴,并爱二人无偏心, 宝釵 浑然不觉,而 黛玉 稍恚。”

  3. 糊涂不分明貌。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4. 浑沌貌。

    唐 柳宗元 《天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参见“ 浑沌 ”。

  5. 质朴纯真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 明 方孝孺 《与苏先生书》之二:“ 徐公 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孔子 大圣,浑然天真。”

  6. 形容无知;糊涂。

    叶圣陶 《城中·病夫》:“他们是浑然的猪!是蠢然的狗!”

引证解释

⒈ 完整不可分割貌。

宋周密《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

⒉ 全然;完全。

《西游记》第一回:“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宝玉纯朴,并爱二人无偏心, 宝釵浑然不觉,而黛玉稍恚。”

⒊ 糊涂不分明貌。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⒋ 浑沌貌。参见“浑沌”。

唐柳宗元《天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

⒌ 质朴纯真貌。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
明方孝孺《与苏先生书》之二:“徐公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孔子大圣,浑然天真。”

⒍ 形容无知;糊涂。

叶圣陶《城中·病夫》:“他们是浑然的猪!是蠢然的狗!”

浑然的国语词典

不分明、不可分别的样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浑然同惑,孰温孰凉?」也作「混然」。

浑然的网络释义

浑然

  • 浑然,汉语词汇。
  • 拼音:hún rán
  • 释义:完整不可分割等。
  • 浑然造句

    美丽的野花盛开在草丛里,与那站着露珠的青草浑然一体。
    此地龙蟠虎踞,浑然天成,但过度开发后,已面目全非。
    风雨中我们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早已忘记了我们总是风雨兼程,从未想过停下乏力的双脚去感受上天送来的一席甘露,等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终点,却才浑然知晓我们的双脚,我们的身体已经承受的不能负荷的压力。
    这幢别墅中西浑然一体,实在是美丽!
    被车撞后,当时我是浑然无知,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幅画是由两个画家联合创作的,虽各有千秋,却又组织得浑然一体。
    很快,烟花从灿烂到哀伤,最后消失的不见了踪影,而人们却还沉浸在它带来的快乐中,浑然没注意到它的消逝。
    这幅作品成功在于:山、水、人、诗文浑然一体,意境颇深。
    公司上下全都沉浸在燕雀处堂的欢乐裡,浑然不知艰困的日子已悄悄来临。
    雕刻般完美的五官,长相极为精致,属于一种很妖孽的男人,他身上有一种浑然天生的优雅,尊贵,一双过分冷冽的眸子却把这种优雅衬得近乎冷漠。
    黑黝黝的山色渐渐转淡,直到和埃尼斯做早饭时的炊烟浑然一色。
    我感到与太阳和岩石浑然一体。
    最糟糕的一种永失我爱是:他在你身边而你浑然不觉。
    市中心的建筑风格是古今结合,浑然一体。
    五官精致,不是刻意的巧斧雕琢,却似浑然自成一般,修眉连娟巧似月,明眸潭潭可作镜,姿若千娇照水仙,睫睫神飞入灵清。
    透过玻璃幕墙向外望去,远处的青葱近在咫尺,航站楼与黛色的山峦浑然自成一体。
    文化与艺术浑然一体,商贸与休闲相映成趣。
    仙人桥浑然天成,状如彩虹,周围景观独特、生趣盎然,秀美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王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传统文人绘画艺术的新途径,将诗、书、画熔于一炉,浑然天成。
    星河湾?星座样板房的建筑与装修统一设计,浑然天成,很多人看完后觉得对其哪怕一点的修改都嫌多余。

    汉字详情

    hún [hu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PL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BKQ
    四角: 371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军声。本义:大水涌流声)

    (2) 同本义

    浑,水喷涌之声也。——《玉篇》

    浑,混流声也。——《说文》

    溟海浑濩涌其后。——《文选·张协·七命》

    浑浑若川。——《法言·问神》。注:“洪流也。”

    财货浑浑如泉源。——《荀子·富国》

    (3) 河名

    (4) 桑干河上游支流,亦名浑源川,发源于山西省北端西麓

    (5) 卢沟河在元明后的别称,因河水浑浊得名,即今永定河

    (6) 小辽河,辽河最大的支流

    (7) 浑江,又名佟家江,发源于吉林省龙岗山脉

    (8)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

    (9) 浑天说的简称

    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

    (10) 姓

    形容词

    (1) 混浊

    浑,浊也。——《切韵》

    浑兮其若浊。——《老子》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未相离也。——《列子·天瑞》

    贤不肖浑殽。——《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浑水(浑浊不清的水);浑黄(浑浊而发黄);浑浑(浑浊的样子)

    (3) 大 。如:浑大(宏大;博大);浑芒(广大无边的样子);浑洪(水流盛大的样子);浑浩(水势盛大的样子)

    (4) 糊涂 。如:浑同三拍(含糊);浑虫(糊涂虫)

    (5) 质朴;朴实 。如:浑素(朴素,不华丽);浑纯(朴质纯正);浑雅(质朴高雅);浑质(纯厚朴实);浑穆(质朴淳和)

    (6) 纯,无杂质 。如:浑花(浑化。骰子掷出得同一彩色);浑黄(纯黄色);浑粹(纯粹);浑铁(纯铁)

    (7) 全,整个 。如:浑沦(囫囵,完整,浑然一体);浑成(完整,浑然一体);浑不比(全不像);浑全(完整;完全);浑舍(浑家。全家)

    副词

    (1) 全,都,皆 。如:浑同(一共);浑备(完备;齐备)

    (2) 简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仍;还

    巴童浑不寐,半夜有行舟。—— 杜甫《十六夜玩月》

    动词

    (1) 混同;混合 。如:浑同(混同,等同);浑融(浑合,融合);浑杂(混杂,混合掺杂)

    (2) 混,苟且度过

    只有门下是七八个月的养在府里白浑些酒肉吃吃,一个大钱也不见面。——《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muddy, turbid; blend, merge, mix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宋本广韵

    rán [ran]
    部首: 403
    笔画: 12
    五笔: QD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F
    四角: 23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njen/rennʑĭ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