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洞箫
(1) 箫,因不用蜡蜜封底而得名
引证解释
⒈ 管乐器。简称箫。古代的箫以竹管编排而成,称为排箫。排箫以蜡蜜封底,无封底者称洞箫。后称单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者为洞箫。发音清幽凄婉。
引《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簫之无底者。”
元仇远《宿集庆寺》诗:“听彻洞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林,你还爱我吗,像从前那样?’她忽然问,声音像春夜吹的洞箫,阴云遮了眼睛,像是要落雨了。”
⒉ 汉王褒《洞箫赋》的简称。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子渊《洞簫》,穷变於声貌。”
唐李德裕《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以诗赠之》:“王褒軼材晚始入,宫女已能传《洞簫》。”
清钱谦益《赠徐存永陈开仲过访见赠》诗之一:“空传父老摩铜狄,无復宫人记《洞簫》。”
洞箫的国语词典
乐器名:(1) 以竹管制成。用蜡封底的称为排箫,无封底的为洞箫。通常为举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2) 特指海南岛黎族的吹奏乐器。以一根无节长竹管制成,有二吹孔,四个按音孔,音色深沉且柔和,音量较小。
洞箫的网络释义
洞箫
洞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òng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2)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3) 幽深 。如:洞虚(深幽)
(4) 广阔 。如:洞庭(广阔的庭院;又指湖名)
(5) 深 。如:洞壑(深谷);洞豁(深广);洞井(深洞)
(6) 清澈 。如:洞观(清澈见底);洞朗(清彻明亮);洞光(透明通亮)
(7) 透彻 。如:洞溢(透彻,详赡);洞视(透视,看得清楚);洞彻(洞澈。清澈;了解透彻)
名词
(1)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洞隙(孔缝);洞肛(肛门);袖子磨破一个洞
(3) 拱道,位于拱下的道路 。如:城门洞
(4) 口令中用以代替数目中的“零”
动词
(1) 贯穿;通达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聊斋志异·铁布衫法》
(2) 又如:洞出(穿洞而出);洞壁(在墙上打洞);洞连(连接相通);洞户(室与室相通的门户);洞越(瑟底两孔相通)
(3) 通晓;知悉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后汉书·梁冀传》
(4) 又如:洞习(通晓熟悉);洞达(通晓明白);洞烛(明察);洞冥(洞察昏暗之处)
(5) 敞开 。如:洞敞(敞开);洞辟(大开)
tó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5 tung3 [沙头角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3 [海陆丰腔] tung6 [客英字典] tung5 [宝安腔] tung3
◎ 潮州话:dang7(tā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dung | dʰuŋ |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2) 同本义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后世用一根管子。竖着吹的叫洞箫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 湘波鼓瑟妃。—— 唐· 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4) 弓的末端
右执箫,南扬弓。——《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