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
引证解释
⒈ 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在北, 泗水在南。 春秋时属鲁国地。 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
引《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间。”
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洙泗之风,阐迦维之化。”
唐卢象《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洙泗学,歌盛舞雩风。”
宋叶适《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洙泗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也。”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接洙泗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谭嗣同《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宋儒,号为洙泗之正传。”
洙泗的网络释义
洙泗
洙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水名
洙水出 泰山盖临乐山,北入 泗。从水,朱声。——《说文》
(2) 源出今山东省新泰县东北,折西南与泗水合流。后世上源在泰安县东南改道西流合入汶水,今为小汶河上游,已与泗水隔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u1 ki1 [海陆丰腔] zhu1 [台湾四县腔] zu1
◎ 潮州话:之污1(朱)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殊 | 市朱 | 常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ʑĭu | zjyo/zj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四声。本义:泗水)
(2) 同本义
泗滨浮磬。——《书·禹贡》
宣公夏滥于 泗渊。——《国语·鲁语》
(3) 在山东省中部。如:泗上(泛指泗水北岸的地域);泗川(泗水);泗石(泗水之滨的石头)
(4) 鼻涕
泗,涕泗也。——《广韵》
涕泗滂沱。——《诗·陈风·泽陂》。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悲泗淋漓,诚怛人心。——李朝威《柳毅传》
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涕泗交颐。——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5) 又如:泗涕(鼻液);泗涕(鼻涕和眼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宝安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思余3(赐)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四 | 息利 | 心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si | siih/s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