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成语用法
洗颈就戮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引证解释
⒈ 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引《三国演义》第八二回:“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説与孙权 :洗颈就戮!”
《痛史》第六回:“他説传话相爷,叫相爷洗颈就戮呢!”
洗颈就戮的网络释义
洗颈就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xǐ
动词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如:洗马
(2) 洗礼 。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动词
洗脚
洗,洒足也。——《说文》
xiǎn
名词
(1) 姓。同“冼”。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e3 [客语拼音字汇] se3 [台湾四县腔] se3 sien3 [梅县腔] se.3 [海陆丰腔] se3 sien3 [东莞腔] se3 [陆丰腔] se3 [客英字典] se3 [宝安腔] se3
◎ 潮州话:soi2(sói) siang2[潮州]siê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洗 | 先禮 | 心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siei | sex/sej |
详细解释
gěng
名词
(1) 脖子 ——用于“脖颈儿”
(2) 另见
jǐng
名词
(1) (形声。从刀,巠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颈项)
(2) 同本义
颈,头茎也。——《说文》
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荀子·荣辱》
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荀子·彊国》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颈血溅大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伸颈,侧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抚其颈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颈血(刎颈时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
(4) 器物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 。如:瓶颈;鹤颈;颈长如鹅
(5) 脖子的前面部分
颈在前,项在后。——《广韵》
(6) 一星名
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副词
(1) 立刻,马上 。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介词
(1) 在 。如:就理(内情)
(2) 从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如:就字面上看
(1) 偏偏 。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如:就让(即使;就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u5 [宝安腔] ciu3 [梅县腔] ciu5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沙头角腔] tsieu5 [台湾四县腔] ciu5 [东莞腔] ciu3 [海陆丰腔] ciu6 [陆丰腔] ci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就 | 疾僦 | 從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dzʰĭəu | ziuh/dzi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