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绉

yáng zhòu [ yang zhou]
繁体 洋縐
注音 一ㄤˊ ㄓㄡˋ

词语释义

一种丝绸织品。极薄而软,微带自然皱纹。

词语解释

  1. 一种丝绸织品。极薄而软,微带自然皱纹。

    《红楼梦》第三回:“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这件衣裳是买了整匹的花儿洋縐现裁的。”

引证解释

⒈ 一种丝绸织品。极薄而软,微带自然皱纹。

《红楼梦》第三回:“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这件衣裳是买了整匹的花儿洋縐现裁的。”

洋绉的网络释义

洋绉

  • 洋绉,读音yáng zhòu ,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一种丝绸织品。极薄而软,微带自然皱纹。
  • 汉字详情

    yáng [yang]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U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TQ
    四角: 381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2) 同本义

    (3) 洋水

    昆仓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山海经》

    (4) 又名西乡河。在陕西省南部。源出西乡县星子山,北流合木马河会于西乡县东,东北流注于汉水

    汉水又东,右会 洋水。——《水经注》

    (5) 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 旧称银币为洋钱,简称洋 。如:银洋

    形容词

    (1) 盛多、广大

    洋,多也。——《尔雅》。注:“洋,溢也。”

    河水洋洋。——《诗·卫风·硕人》。传:“盛大也。”

    泌之洋洋。——《诗·陈风·衡门》

    (2) 又如:洋泌(涌流不竭的泉水)

    (3) 外国的,外国来的 。如:洋胰子(肥皂);洋毛子(洋鬼。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洋化(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在生活习惯方面模仿外国);洋字(外国文字);洋兵(外国兵);洋派(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洋烟(亦作“洋湮”。指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洋楼(西洋式的楼房);洋蜡烛(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英文翻译

    ocean, sea; foreign; we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沙头角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 潮州话:iên5/ion5(îeⁿ)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ĭaŋjang
    zhòu [zhou]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QVG
    五行:
    仓颉: VMNSM
    四角: 271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细葛布

    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说文》

    蒙彼绉絺。——《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霑之靡者为绉。”

    (2) 又如:绉絺(精细的葛布)

    (3) 织出皱纹的丝织品 。如:绉纱(织出皱纹的丝织品);绉绸(织有皱纹的绸子);双绉;碧绉;湖绉

    (1) 绉缩,使起折痕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五代· 冯延己《谒金门》

    (2) 又如:绉纹(蹙皱的细纹);绉巴巴(形容衣服、纸张、皮肤等发皱);绉漫漫(形容布满皱纹)

    英文翻译

    crepe, crape, wrinkles, creas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