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气

yáng qì [yang qi]
繁体 洋氣
注音 一ㄤˊ ㄑ一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 yáng qì ] :

(形)指外国的式样、风格、习俗等:穿得很~。


词语解释

  1. 指外国的式样、风格、习俗等。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凡物稍饰观,人少轩昂,皆曰洋气。” 许杰 《赌徒吉顺》上:“三层楼是我们县里新修的第一间酒菜茶馆,建筑有些仿效 上海 ,带着八分乡村化的洋气。”

  2. 带有洋气。

    孙犁 《澹定集·<柳溪短篇小说选集>序》:“不久,传说新从 北京 来了一位女学生,很洋气。”

引证解释

⒈ 指外国的式样、风格、习俗等。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凡物稍饰观,人少轩昂,皆曰洋气。”
许杰《赌徒吉顺》上:“三层楼是我们县里新修的第一间酒菜茶馆,建筑有些仿效上海,带着八分乡村化的洋气。”

⒉ 带有洋气。

孙犁《澹定集·<柳溪短篇小说选集>序》:“不久,传说新从北京来了一位女学生,很洋气。”

洋气的国语词典

西洋的风格或习俗。

如:「王先生只不过出国留学二年,却沾染了一身洋气。」

洋气的网络释义

洋气

  • 洋气,作形容词时指富有西洋的风格,也有指西方的文化。用作形容词时是指富有现代化潮流的气息。现多用作中性词和褒义词。
  • 洋气,旧社会含有贬义,形容同胞崇洋媚外,现代一般形容穿戴的时髦。
  • 洋气造句

    这儿需要用一些装饰品来点缀一下,显得更洋气!
    我语文不好,不能送给你美好的句子;我音乐不好,不能送给你动听的歌曲;我音乐不好,不能给你洋气的祝福。能给的只是一条短信、一句祝福:国庆快乐!
    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岛上降水丰沛。
    现在看出来了,小娟不是像花痴,她就是个花痴,这回走得急,老太太也没心思挡着,江洋和蕙娘都看出来了,小娟还是个跛脚!走路一高一低的!又把江洋气够呛。
    蛇年将到,送你洋气四件套:一顶蛇皮帽,专门装运气;一件蛇皮袄,专门裹福气;一条蛇皮裙,专门围喜气;一双蛇头鞋,专门沾财气,保你一年都顺气!
    明肖告诉通报会,在过去七年里,他收到的资金只够在彼得曼冰川附近测量三天海洋气温。
    她说叫大姨太土,我苦思冥想也想不出“大姨”这个称呼能叫出什么洋气范儿来,还是人家小姐一语道破天机,她说,叫“小姨妈”。
    所以我们一定要攀高接贵和洋气、大气一点,建立很好的联系,向人家学习。
    梅里雪山的冰川主要受印度洋气流影响,属于海洋性冰川,有运动变化快的特点。
    由于珠海深受海洋气候影响,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河流水稀少,海水倒灌。
    这一对新人都洋气得很,反对旧式结婚的挑黄道吉日,主张挑洋日子。
    地球的水循环是一个从液态到气态持续不断的运动过程,海洋中的水升腾变成云,然后降落成为雨或雪,地球上大多数水的蒸发和降雨发生在海洋,了解了海洋中的盐分水平,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不含盐分雨水的增减对海洋气候的影响。
    记者看到,富有海洋气息的吊顶已基本建成,淡蓝色的主色调,配以纯白的铝板垂片,既像“天”也像“海”。
    说到底,身土不二的茶叶也好,洋气十足的红酒也罢,最核心的概念还在于口味,所谓“口味为王”,就是这个意思。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东洋气焰汹汹,野心沉沉,大敌当前,还望大人慎思!
    追求爱情,多点勇气;心境平和,少发脾气;打扮靓丽,穿出洋气;朋友之间,绝不小气;发条祝福,讲讲义气;短信转转,更加喜气;祝你幸运,接到福气。
    广州台“合府统请洋气年”。
    屁股和尾巴交接处,也有几条像韭菜叶那么宽,深棕色间黑色的条纹,乍一看,就让人想起海军穿的海魂衫或者一些小学生的校服,洋里洋气的,特拽。
    现在吃起饭来活象个饿鬼,这全是受了海洋气候的影响。
    上海的面孔,在中国人的眼里很洋派,在外国人看来很中国,那个有海洋气氛的、开放的、不安静的、很渴望的中国。

    汉字详情

    yáng [yang]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U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TQ
    四角: 381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2) 同本义

    (3) 洋水

    昆仓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山海经》

    (4) 又名西乡河。在陕西省南部。源出西乡县星子山,北流合木马河会于西乡县东,东北流注于汉水

    汉水又东,右会 洋水。——《水经注》

    (5) 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 旧称银币为洋钱,简称洋 。如:银洋

    形容词

    (1) 盛多、广大

    洋,多也。——《尔雅》。注:“洋,溢也。”

    河水洋洋。——《诗·卫风·硕人》。传:“盛大也。”

    泌之洋洋。——《诗·陈风·衡门》

    (2) 又如:洋泌(涌流不竭的泉水)

    (3) 外国的,外国来的 。如:洋胰子(肥皂);洋毛子(洋鬼。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洋化(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在生活习惯方面模仿外国);洋字(外国文字);洋兵(外国兵);洋派(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洋烟(亦作“洋湮”。指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洋楼(西洋式的楼房);洋蜡烛(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英文翻译

    ocean, sea; foreign; we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沙头角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 潮州话:iên5/ion5(îeⁿ)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ĭaŋjang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