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保持其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条议海防事宜》是郭嵩焘在洋务运动时期上呈的一篇奏稿,从中可窥见郭嵩焘别具特色的富强观。
2、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并以此为开端划分为三个阶段。
3、虽然洋务运动本身未能使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道路,但它对日后中国人民探索近现代的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5、《资政新篇》与洋务运动在向西方学习这一时代的主旋律上找到了一致。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
7、尽管洋务运动最终破产,但德国对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影响却至深且巨。
8、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
9、洋务教育是洋务派为了满足洋务运动需要、培养洋务人才进行的教育变革。
10、正是在他们的倡导下,加上官府的扶助,民族保险业最终在洋务运动中突破外商的垄断艰难地产生出来。
11、第二部分:洋务运动时期的专利实施。
12、在晚清“自强”“求富”洋务改革的大潮下,清政府以德为师,掀起了较大规模的军事变革运动。
13、洋务运动在促进中国教育由传统封建制教育向近代化西式教育的转变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14、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
15、从洋务运动的成就来看,它完成了它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使命,所以是一次成功的历史运动。
16、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运动的上限是洋务运动,下限是国民革命的失败。
1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其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8、但同洋务运动的其他事业的命运一样,同文馆并没有改变晚清外交被宰割的命运。
19、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对我国当时社会的冲击,同时引进西方体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近代体育思想。
20、就目前文献资料而言,对刘坤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和东南互保。
21、在洋务运动中徐润发挥了中国近代工矿业的先驱的作用。
22、后创办和经营洋务运动时期两个规模较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3、“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种过渡性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为求富求强,挽救晚清政权,洋务派官僚掀起了旨在学习西文西艺的洋务运动。
2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教育也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26、晚清政府向西方购买舰船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海军近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7、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
28、“大变局”阶段分为太平天国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义和团两个时期。
29、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对当代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30、洋务运动便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洋务运动的国语词典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洋务运动的网络释义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2) 同本义
(3) 洋水
昆仓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山海经》
(4) 又名西乡河。在陕西省南部。源出西乡县星子山,北流合木马河会于西乡县东,东北流注于汉水
汉水又东,右会 洋水。——《水经注》
(5) 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 旧称银币为洋钱,简称洋 。如:银洋
形容词
(1) 盛多、广大
洋,多也。——《尔雅》。注:“洋,溢也。”
河水洋洋。——《诗·卫风·硕人》。传:“盛大也。”
泌之洋洋。——《诗·陈风·衡门》
(2) 又如:洋泌(涌流不竭的泉水)
(3) 外国的,外国来的 。如:洋胰子(肥皂);洋毛子(洋鬼。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洋化(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在生活习惯方面模仿外国);洋字(外国文字);洋兵(外国兵);洋派(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洋烟(亦作“洋湮”。指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洋楼(西洋式的楼房);洋蜡烛(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沙头角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 潮州话:iên5/ion5(îeⁿ)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陽 | 與章 | 以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jĭaŋ | ja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務(
)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2) 同本义
非务相反也。——《吕氏春秋·察今》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战国策·秦策一》
务耕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务能(竭力);务精(极力求精;精益求精);务穑(务农);务法(致力于法治);务本(专心致力于根本);务外(谓研究学问,只致力于表面,不求深入);务纯(致力于深钻细研,以达炉火纯青);务本(致力于根本);务于东(在东方致力作战)
(4) 操劳 。如:务时(谓及时耕作,不误农时)
(5) 谋求
不务文字奇。——白居易《寄唐生》
(6) 追求
务采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贪多务得
(8) 热;焐 。如:务脚(焐脚;暖脚)
名词
(1) 事业;事务
必因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汉· 晁错《论贵粟疏》
方今之务。
军中多务。——《资治通鉴·汉纪》
卿言多务
(2) 又如:公务;私务;家务;税务;国务;校务
(3) 紧要的事情 。如:务头(词曲中最动人的地方)
(4) 工作 。如:务外(在外游荡,不干正事)
(5) 职业
以剥削贫民为务。——谭嗣同《仁学》
(6) 古代官署名。多为掌管贸易和税收的机构
有言汝州地可为稻田者,因用其言,置务掌之,号稻田务。——《宋史·食货志上二》
(7) 宋、元时的酒店
村务里嗑酒去。——汤显祖《牡丹亭》
副词
(1) 一定;务必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告天下》
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黄忠。——《三国演义》
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而务去之。
(2) 又如:务能(尽量;尽其所能);务请出席;务使大家明白这一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u6 (bũ )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辵(
),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2) 同本义
運,移徙也。——《说文》
日、月运行。——《易·系辞》
日运为躔,月运为逡。——《方言》。注:“犹行也。”
是鸟也,海运。——《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运衡(指运转的玉衡星);运玑(谓运转测天之器。玑,璇玑);运斡(运转);运掌(放在手掌上运转。比喻极为轻易的事情)
(4) 搬运;运输
运量万物而不匮。——《庄子·知北游》
运,转也。——《广雅》
三卜之运也。——《公羊传·定公十五年》
将运舟而下浮兮。——《楚辞·九章·哀郢》
浑元运物。——班固《幽通赋》
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建兴)九年, 亮复出 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三国魏· 嵇康《嵇中散集》
运一大石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运行李;运兵;运粮;运漕(由水路运粮);运船(载运物资的船只)
(6) 运用
或运智御世,不婴祸故。——嵇康《嵇中散集》
(7) 又如:运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运智(运用智慧计谋);运谋(运用谋略)
(8) 挥动 。如:运斤(挥动斧头砍削)
(9) 运筹 。如:运算(运筹计算);运帷(运筹帷幄)
(10) 行驶 。如:运舟(行船)
(11) 玩弄,拨弄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履,问之蚤莫,虽请退可也。——《礼记》
名词
(1) 运气,命运
运穷福艾。——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运隆祚永(国运隆盛兴旺,帝统传世久远);运乖时蹇(运气很不好);运合中兴(气数到了复兴的时候);好运;走运
(3) 地之南北距离曰运
勾践之地,…广运百里。——《国语》
(4) 春秋莒邑 。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也作“郓”
(5) 日月周围的光圈
画隨灰而月运朔。——《淮南子·览冥》
其经运十,其别九十。——《周礼·春官·大卜》
(6) 姓
形容词
(1) 远
帝德广运。——《书·大禹谟》
(2) 纵,竖
翼大七尺,目大运寸。——《庄子》
(3) 浑浊
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管子·水地》
(4) 眩晕。通“晕”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灵枢经》
(5) 又如:运眩(眼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ng6 (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