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

tài ē [ tai e]
注音 ㄊㄞˋ ㄜ

词语释义

古宝剑名。 泛指宝剑。参见'倒持泰阿'。

词语解释

  1. 古宝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子 、 干将 凿 茨山 ,洩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2. 泛指宝剑。参见“ 倒2持泰阿 ”。

引证解释

⒈ 古宝剑名。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⒉ 泛指宝剑。参见“倒2持泰阿”。

泰阿的国语词典

吴国干将所铸的宝剑。《汉书.卷六七.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也作「太阿」。

汉字详情

tài [tai]
部首: 434
笔画: 10
五笔: DW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KE
四角: 509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安定平和

泰,安也。——《字汇》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以祈国泰民安。——吴自牧《梦梁录》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处之泰然也。——《元史·许衡传》

否泰如天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泰日(天下太平的时代);泰治(太平安定);泰定(安定);泰和(太平);泰平(政教清平,国泰民安。即太平);泰通(国泰政通)

(5) 奢侈

泰,侈也。——《玉篇》

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

(6) 又如:泰侈(骄纵奢侈);泰靡(奢靡)

(7) 骄纵;傲慢

骄泰奢侈。——《国语·晋语》

以泰于国。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礼记》

(8) 大之极,极大

泰,大也。——《易·泰卦》释文引马注

遇泰之需。——《左传·哀公九年》。疏:“泰者,大也。”

假尔泰龟有常。——《礼记·曲礼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

不以泰乎?——《孟子·滕文公下》

(9) 又如:泰河(大河);泰吕(大吕);泰武(强大的武力);泰运(大运,天运);泰风(大风,西风)

(10) 极 。如:泰西(极西。旧泛指西方国家);泰东(极东。泛指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泰玄(深奥玄妙的道理);泰古(远古,上古);泰东西(泛指欧美和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

名词

(1) 山名 。泰山主峰在山东省泰安县境。是“五岳”之首的东岳。又名岱宗。如:泰华(泰山与华山);泰岱(泰山);泰岳山(武当山别名)

(2) 古州名

(3) 五代唐置,明代改称保定府,治所在河北省清苑县。今为保定市

(4) 南唐置,治所在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

(5) 县名 。在江苏省中部。汉置海陵县,明为泰州,1912年改为泰县。1949年后拆置泰州市

(6) 古酒樽名 。如:泰和汤(指酒)

(7) 六十四卦之一

象曰:天地交,泰。——《易·泰》

(8) 泰国的简称

(9) 姓

英文翻译

great, exalted, superior; big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tai5 [宝安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陆丰腔] tai5 [东莞腔] tai5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海陆丰腔] tai5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thad/thaytʰɑi
ā,ē,a [a,e]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SK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NR
四角: 71220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2 aa3 aak3 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烏何平聲開口一等qa/a

泰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