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弃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灭绝废弃;泯灭抛弃。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今 茂 泯弃天常,进止由己。”
引证解释
⒈ 灭绝废弃;泯灭抛弃。
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今茂泯弃天常,进止由己。”
泯弃的网络释义
泯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民声。本义:灭,尽) 同本义
泯然众人。——宋· 王安石《伤仲永》
(2) 又如:泯灭,泯没
(1) 乱;混乱
王室之乱,靡邦不泯。——陆机《答贾长渊》
(2) 又如:泯杂(混杂;乱杂);泯泯(纷乱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in3 [海陆丰腔] mi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3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3 [宝安腔] min3 min2
◎ 潮州话:毛因5(民)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民 | 彌鄰 | 明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mĭĕn | mjin/mi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东莞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棄 | 詰利 | 溪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kʰi | khjiih/q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