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泛然”。漂浮貌;浮动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尧臣 《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 陆游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 吴敏树 《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随便,漫不经心貌。
《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 李颀 《赠苏明府》诗:“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 戴思颜 ﹞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 昌黎 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广泛,普遍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 叶适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空泛;浮浅,不深入。
明 王廷相 《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泛然”。
⒉ 漂浮貌;浮动貌。
引战国楚宋玉《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梅尧臣《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陆游《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吴敏树《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⒊ 随便,漫不经心貌。
引《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李颀《赠苏明府》诗:“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
《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且送杨姓人,故用子云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⒋ 一般,普通。
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戴思颜》:“﹝戴思颜﹞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昌黎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陈确《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⒌ 广泛,普遍貌。
引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叶适《<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⒍ 空泛;浮浅,不深入。
引明王廷相《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泛然的网络释义
泛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2) 同本义
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说文》
汎彼柏舟。——《诗·邶风·柏舟》
汎舟于河。——《国语·晋语》。注:“浮也。”
一曰泛齐。——《周礼·酒正》
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释名·释饭食》
汎汎杨舟。——《诗·小雅·菁菁者莪》
乘天潢之汎汎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泛然(漂浮,浮动的样子);泛浮(漂浮);泛萍(比喻漂荡不定);泛蚁(浮在酒上的泡沫)
(4) 漫溢,大水漫流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汉书·武帝纪》
(5) 又如:黄泛区;泛浸(泛滥淹没);泛涨(水涨溢);泛澜(漫溢横流)
(6) 弥漫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南朝 宋· 刘铄《歌诗》
(7) 浮现;露出 。如:泛白(浮现白色)
(8) 向上冒出
坑里泛出半人深的水,油汪汪的,漂着汽油。——杨朔《三千里江山》
(9) 通“覂”(
),倾覆大命将泛,莫之振救。——汉· 贾谊《论积贮疏》
副词
(1) 假借为氾。广泛,普遍
以杜君言泛汛之。——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情窦既开,必致于泛用无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2) 又如:泛利(广泛施利);泛涉(广泛涉猎);泛采(取材广泛);泛广(广泛,普遍);泛观(纵观;广泛地浏览)
(3) 不切实际的,浮浅的 。如:空泛;浮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am5 [台湾四县腔] fam5 [客英字典] fam5 [宝安腔] fam5 [梅县腔] fam5 [海陆丰腔] fam6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pa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汎 | 孚梵 | 滂 | 凡 | 去聲 | 陷 | 合口三等 | 咸 | 凡 | pʰĭwɐm | phyamh/phvam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njen/ren | nʑ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