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袭

yán xí [ yan xi]
繁体 沿襲
注音 一ㄢˊ ㄒ一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沿袭 yánxí

(1) 依照旧传统或规定办理;因袭

carry on as before;follow

词语解释

  1. 依照旧例行事。语出《礼记·乐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陈书·儒林传·沉文阿》:“若此数事,未闻於古,后相沿袭,至 梁 行之。”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

引证解释

⒈ 依照旧例行事。

语出《礼记·乐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陈书·儒林传·沉文阿》:“若此数事,未闻於古,后相沿袭,至梁行之。”
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

沿袭的国语词典

依循旧法。

沿袭的网络释义

沿袭

  • 沿袭,汉语词汇。
  • 拼音:yán xí
  • 释义:按照已经颁布的律例办事;因循:沿袭成规|沿袭前人遗制
  • 沿袭:按照老办法传达下去。
  • 沿袭造句

    这个传统被这个班沿袭了下来。
    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城市框架沿袭自元汝南王重建保定城池时奠定的古城框架,历经数千年沧桑变迁,底蕴深厚。
    与苗族青年的“游方”、布依族青年的“玩表”、侗族青年的“行歌坐月”不同,瑶族青年沿袭的是“凿壁谈婚”习俗。
    很多家庭都想要一个儿子来沿袭祖姓、继承财产和养老送终。
    全面整合治保队,将打破沿袭多年的架构,尤其是居委、村委不再像过去那样自己组建联防队伍,而是改为出资参与组建、不直接管理的模式。
    项目邀请洛阳古建筑园林设计院为设计单位,沿袭古建筑园林风光构造,“小桥流水,古窗漏景”,园外是一片闹市之景,园内是一片祥和之息。
    山里的采药人认为这些无源之水就是圣水,这种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因此,近代以来,芷溪花灯“出案”仍沿袭旧规,轮到黄、杨两姓时,呈现黄姓花灯多、杨姓次之,而丘、华较少的状况。
    这一时期,余杭沿袭西晋建置,余杭县属吴兴郡,钱唐属吴郡,均隶扬州。
    宋六陵的选址和营建,基本沿袭了北宋的陵寝制度,充分体现了古代堪舆思想的影响。
    主要声腔是正线和西皮、二黄,还有少量花腔与杂调,唱、白沿袭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
    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因循沿袭。
    袁世凯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各级新式学堂教育,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延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新学精英并委以重任。
    这种战略沿袭日本在二战后取得成功的模式,当时日本把外国竞争者挡在国内汽车及电子市场之外,同时建立自己的出口巨头。
    让您的设计避免沿袭最新流行的商标设计潮流,而要看起来能够经久不衰。
    至此,华东二通道———淮南、阜淮线沿袭近半个世纪的包乘运输方式宣告结束。
    而战国时期沿袭下来的道家修真子弟、紫阳遁甲子弟、以及擅长秘术流的驱魔师,他们混迹于普通人之中,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已是日渐没落。
    这些世代沿袭的传统,在流传过程中,不会一成不变下去。
    有知情人透露称,原本无锡县改名时,叫法确实很多,后来定名为锡山市还是有一定的传统沿袭的,所以认同度也很高。
    多年来,我国船舶维修管理一直沿袭原苏联五十年代所推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即采用计划预防维修制。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MKG
    五行:
    仓颉: ECR
    四角: 371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王沿夏,将欲入 鄢。——《左传》

    沿于江海,达于 淮泗。——《书·禹贡》

    (2) 又如:沿溯(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沿涉(顺流而行);沿流(顺流而下)

    (3) 遵循;因袭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理。——《礼记·乐记》

    (4) 又如:沿袭(遵循旧制);世代相沿;相沿成习;沿习(因袭;向来因循的习惯);沿惯(依照惯例)

    (5) 顺着衣物的边再镶上一条边 。如:沿鞋口

    名词

    (1) 边(多用在名词后) 。如:边沿;前沿

    (2) 某物的边缘 。如:炕沿

    英文翻译

    follow a course, go alo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宝安腔] jen2 [东莞腔] je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客英字典] jen2 [海陆丰腔] ren2
    ◎ 潮州话:ing5(îng)[揭阳]êng5[潮阳]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沿與專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jĭwɛnjyen/jven
    [xi]
    部首: 623
    笔画: 11
    五笔: DXY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P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从两“龙”( )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2)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3)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4) 姓

    量词

    (1)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2)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3) 层,重

    棺椁数袭。——《吕氏春秋》

    动词

    (1) 因袭,照旧搬用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韩非子·孤愤》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仍袭 秦制。——《后汉书·宦官传论》

    袭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沿袭(依照旧传统办理);袭因(依照旧例);袭迹(依照前人的遗迹)

    (3) 继承

    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明史·职官志一》

    贲瑞早已辞世, 贲玺依例袭了侯爵。——《一层楼》

    (4) 又如: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职(继承官职);袭位

    (5) 重复

    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左传·哀公十年》。 杜预注:“袭,重也。”

    (6) 又如:袭吉(卜若不吉则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袭吉”)

    (7) 调合;合

    天地比,齐秦袭。——《荀子》

    (8) 又如:袭从(言两者相合);袭然(合一的样子)

    (9) 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白虎通·诛伐》

    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 魏延袭了。——《三国演义》

    慧室袭月。——《战国策·魏策》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恐汉袭之。——《汉书·李广苏建》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0) 又如:偷袭;奔袭;侵袭;奇袭;夜袭;空袭

    (11) 衣上加衣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12) 穿衣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13)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14) 盖

    张甲乙而袭翠被。——张衡《西京赋》

    (15)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16) 触及;熏染;侵袭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17)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

    英文翻译

    raid, attack; inheri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