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押

zhì yā [ zhi ya]
注音 ㄓˋ 一ㄚ

词语释义

压制。

词语解释

  1. 压制。

    《水浒传》第七四回:“众人乱喝打时,那二三十徒弟抢入献臺来,知州那里治押得住。”

引证解释

⒈ 压制。

《水浒传》第七四回:“众人乱喝打时,那二三十徒弟抢入献臺来,知州那里治押得住。”

汉字详情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IR
四角: 331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名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容词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英文翻译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z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5 [沙头角腔] ci5 [梅县腔] chii5 chi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h2 [客语拼音字汇] ci4 zi1 [海陆丰腔] chi6 cih2 [东莞腔] ci3 [宝安腔] ci3 | ci2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
[y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LH
五行:
仓颉: QWL
四角: 560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甲声。本义:签署,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记号,以做凭信)

(2) 同本义

随即押一纸公文。——《水浒全传》

(3) 又如:押了花字(押花);押合同(签订合同);押榜(在官府文告上签字);押敕(签署诏令);押文字(签字);押字(签字);押署(签名;画押)

(4) 抵押,典当

暂且押四百两银子。——《红楼梦》

(5) 又如:押月(租赁房屋时先付给房东两个月租金,其中一个月的租金作为预付);押地(旧时作为抵押品的田地);押款(商业用语。以货物或有价证券等做抵押向银行或钱庄借款);押期(抵押期限);押价(典当或抵押的价格);押保(押出交保)

(6) 拘禁,关押 。如:押番(专司捕盗衙役);押司(宋时协助地方官办理案牍、官司等事的属吏);拘押(拘禁;关押)

(7) 押送

押正旦带枷上。——《窦娥冤》

(8) 又如:押水(水路运输的押运人);押发(押送)

(9) 下注 。如:押注(押上赌注);押宝(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10) 陪伴 。如:押燕(押宴);押伴(陪伴客使);押宴(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11) 执掌

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新唐书·百官志》

(12) 又如:押寨夫人(压寨夫人);押班(百官朝会时位在班列之首的官员)

(13) 通“压”。挤压

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晋书·东夷·辰韩传》

名词

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符号 。如:阿Q画了押就给毙了

英文翻译

mortgage, pledge; deposit; to pawn; to arrest, detain, guard

方言集汇

◎ 粤语:aap3 a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ab5 [台湾四县腔] ap7 [客英字典] ap7 [陆丰腔] ap7 [梅县腔] ap7 [宝安腔] ap7 [东莞腔] ap7 [海陆丰腔] ap7
◎ 潮州话:ah4(ah), ap4 [澄海]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甲入聲開口二等qrap/eapʔ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