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渣

yóu zhā [ you zha]
注音 一ㄡˊ ㄓㄚ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油渣 yóuzhā

(1) 动物脂肪熬炼后剩下的松脆物质

dregs of fat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dregs of fat] 动物脂肪熬炼后剩下的松脆物质 “油渣”、油渣儿全称叫“猪油渣儿”,又称猪板油、猪网油。是人们用肥猪肉炸油所剩下来的肉渣。炼完后出油渣儿,在锅里再煮一次,加花椒、大料,吃的时候,搁芝麻酱、酱油,香而不腻。

油渣的国语词典

油中的沉淀物。

油渣的网络释义

油渣

  • 油渣,又称油渣儿、猪油渣儿、猪板油渣、猪网油渣。是人们用肥猪肉炸油所剩下来的肉渣。炼完后出油渣儿,在锅里再煮一次,加花椒、大料,吃的时候,搁芝麻酱、酱油,香而不腻。
  • 油圪滋儿:<方言>在山西大同有“油圪滋儿”的叫法。因其炼油过程中滋滋作响,用山西话讲是“圪滋圪滋”,所以叫作油圪滋儿。
  • 油渣造句

    油渣在船上的焚烧炉中烧掉,油污舱底水则用油水分离器分离。
    市场上一些绿颜色的橄榄皂则是用橄榄油渣制作而成。
    在炸制过程中,引用动态滤油系统,随时清除废渣,保持炸油新鲜,全面解决了油渣残留致炸油劣化的问题。
    面分光面、油渣面、榨菜肉丝面,年糕是不是有什么花样我不记得了。
    这些焦油渣,不仅是很好的炼焦原料,而且还能够增强煤的黏结性。
    因此,本文以石油渣油为原料,通过水蒸气活化、化学活化和类模板法等制备成多孔炭材料。
    油渣,谁没有犯罪记录写道,恋童癖者被人误解,因为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爱一个孩子在书里。
    清渣:出油后的水及油渣自锅内掏出晒干可做肥料或掺兑饲料用。
    近两年,油脂厂榨油产生的棉籽壳、油渣、棉粕等下脚料逐渐受到职工们的青睐。
    北方的夏至面主要是打卤面、炸酱面、白切面条儿、炒面等;南方则是阳春面、油渣面、浇头面、两面黄等。
    加强对抵港船舶存油量的核查以及对船舶油渣退岸工作的监督检查。
    菜籽榨油剩下的油渣,既可作饲料,又可做肥料。
    研究了利用油渣生产干酪素联产磷酸氢钙的新工艺,确定了实验的最佳工艺和影响产品收率的主要因素。

    汉字详情

    yóu [you]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M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W
    四角: 35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2) 同本义

    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

    (3) 古水名。也作“繇”。发源于湖北五峰县界,东流经松滋县界,至公安县西南油口注入长江。今其上游汇入松滋河,南流注入澧水,下游为荆江分洪区,故址已不复存在

    (4) 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或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晋· 张华《博物志》

    (5) 又如:油尽灯枯(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油盏(油灯);油海(指特大的油田);油火虫虫(方言。即萤火虫)

    动词

    (1) 涂油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蔡襄《茶录》

    (2) 又如:油窗户;油抹(上漆上油);油壁香车(一种油漆彩绘的车,多为妇女乘用);油搭扇(一种竹骨黑油纸的折扇);油衣(雨衣);油鬏髻(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形容词

    (1) 比喻浮滑,不诚实

    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王士祯《师友传灯录》

    (2) 又如:油嘴贫舌(爱多说话,耍嘴皮子);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3) 色泽光润的样子

    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光悦貌。”

    (4) 又如:油光可鉴(非常光亮润泽);油光光(非常光亮);油光晶亮(非常光滑明亮);油晃晃,油幌幌(油光闪亮);油浸浸(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5) 和悦恭谨的样子

    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6) 又如:油如(宽和的样子);油翼(温和恭谨)

    (7) 流动的样子,常形容云和水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史记·司马相如传》

    油油湘江。——《楚辞·惜贤》。注:“流貌。”

    (8) 又如:油气(微弱的气息)

    英文翻译

    oil, fat, grease, lard; pa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ĭəuju/jou
    zhā [zha]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SJ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DAM
    四角: 341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查声。本义:渣滓,物质经提炼或使用后的残余部分)

    (2) 同本义

    今人谓糟滓为苴作,侧加反,俗字作渣,乃沮之形变也。——章炳麟《新方言》

    (3) 又如:渣柜(方言。垃圾箱);油渣儿;豆腐渣;沉渣;废渣;炉渣;钢渣;麻渣;煤渣;蔗渣

    (4) 碎屑

    若木于是乎倒覆,折扶桑而为渣。——《南齐书》

    (5) 又如:渣子(碎屑);渣渣(碎片;碎屑);面包渣儿

    英文翻译

    refuse, dregs, lees, sedi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1 [客语拼音字汇] za1 [台湾四县腔] za1 [客英字典] za1 [宝安腔] za1 [东莞腔] za1 [梅县腔] za1
    ◎ 潮州话:z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dʒʰaicra/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