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杉
词语释义
油杉
(1) 亦称“杜松”,条形叶,圆柱形果实,果实成熟时为褐色或紫色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ketelearia] 亦称杜松,条形叶,圆柱形果实,果实成熟时为褐色或紫色 油杉〔拉丁学名:Keteleeria fortunei (Murr.)Carr〕松科,油杉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黄褐色或暗褐色,纵裂或块状脱落;1年生枝红褐色,无毛或有毛,2~3年生小枝灰色或淡黄褐色。叶在侧枝上排列成两列,球果圆柱形,种子有膜质阔翅,种翅中上部较宽,与种鳞近等长。2~3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香港和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及浙江。树形优雅美观 ,可作庭园绿化树种。有消肿解毒的作用。
油杉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杉科油杉属,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公尺,叶疏生,细长无柄,夏天结卵形或椭圆形毬果。树皮粗糙,长成不规则的裂片后即脱落。其木材可用于建筑,造桥等。
油杉的网络释义
油杉
油杉的翻译
油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2) 同本义
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
(3) 古水名。也作“繇”。发源于湖北五峰县界,东流经松滋县界,至公安县西南油口注入长江。今其上游汇入松滋河,南流注入澧水,下游为荆江分洪区,故址已不复存在
(4) 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或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晋· 张华《博物志》
(5) 又如:油尽灯枯(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油盏(油灯);油海(指特大的油田);油火虫虫(方言。即萤火虫)
动词
(1) 涂油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蔡襄《茶录》
(2) 又如:油窗户;油抹(上漆上油);油壁香车(一种油漆彩绘的车,多为妇女乘用);油搭扇(一种竹骨黑油纸的折扇);油衣(雨衣);油鬏髻(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形容词
(1) 比喻浮滑,不诚实
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王士祯《师友传灯录》
(2) 又如:油嘴贫舌(爱多说话,耍嘴皮子);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3) 色泽光润的样子
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光悦貌。”
(4) 又如:油光可鉴(非常光亮润泽);油光光(非常光亮);油光晶亮(非常光滑明亮);油晃晃,油幌幌(油光闪亮);油浸浸(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5) 和悦恭谨的样子
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6) 又如:油如(宽和的样子);油翼(温和恭谨)
(7) 流动的样子,常形容云和水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史记·司马相如传》
油油湘江。——《楚辞·惜贤》。注:“流貌。”
(8) 又如:油气(微弱的气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猷 | 以周 | 以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jĭəu | ju/jou |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义同“杉”(
),用于“杉篙”“杉木”(2) 另见
shān
名词
(1) 亦称“沙木”,“杉木”,“杉树” 。杉科,常绿乔木。冠塔状,叶长披针形,果实球形。高可达三十米以上。木色白或淡黄,木纹平直,结构细致,易加工,能耐朽,受白蚁的危害较少。供建筑、桥梁、造纸、造船等用。如:水杉;红杉;紫杉
(2) 另见
(口语)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cam5 [宝安腔] cam5 [梅县腔] cam5 [沙头角腔] cam5 [客英字典] cam3 cam1 [海陆丰腔] cam6 cam1 [客语拼音字汇] cam4 [台湾四县腔] cam5 cam1 [陆丰腔] c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攕 | 所咸 | 生 | 咸 | 平聲 | 咸 | 開口二等 | 咸 | 咸 | ʃɐm | srem/sha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