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

shā mò huà [sha mo hua]
注音 ㄕㄚ ㄇㄛˋ ㄏㄨㄚ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指沙质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地表渐渐被流沙覆盖。

沙漠化造句

沙漠化造成的损失估计达到上百万美元。
另外,多年冻土退化将引起地下冰融化、融区数量增加、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和土地沙漠化加剧,对铁路工程会产生不利影响。
都是因为森林植被受到人为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最终导致河道淤塞河水泛滥,甚至成为不毛之地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问题。
根据分形理论,对中国沙漠化土地类型进行了分形研究。
三塘湖矿区以井工矿开采为主,打破了岩层原有的稳定性,可能出现塌陷盆地和裂缝,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进一步加重。
耕作慢慢自动化,土地开始盐碱化,风沙持续扩大化,良田渐渐沙漠化,生活基本现代化,南极冰雪在融化,污染已经全球化。植树节到了,开始植树造林吧!
变暖和冰川消融又导致西藏高原冻土退化、土地沙漠化。
变暖和冰川消融又会导致西藏高原冻土退化、土地沙漠化。
本文研究了干旱和沙漠化、旱与饥荒、旱与蝗灾的关系。
以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的嘎查为例,本文从环境人类学的角度对草原沙漠化问题进行了考察。
他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加重包括非洲部份地区在内的一些乾旱地区,面临日渐扩张的沙漠化、旱灾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
但是,你知道兰考和焦裕禄吧,临近那边的地域沙漠化还是存在的,农产量低,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很多问题。
奈曼沙漠化试验研究站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结果表明,大多数原生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沙漠化进程中逐渐降低,而侵入的沙生植物则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
因此,运用环境模拟技术实现沙漠环境的人工再现,对研究和解决沙漠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不管是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猛烈的季风、冰川消融或是海洋变酸,气候变化正快速地改变着我们所生存星球的面貌。
那么,在我们等待奇迹出现,把尊严“找回”之前,本已建立起来的华夏文化的尊严,也许早已被一些“沙漠化”了的子孙们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其中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开封、兰考和中牟一带,而盐碱化集中在苏北一带。
目的是在青海果洛地区,通过在退化的草原上限制放牧来减少沙漠化。

汉字详情

shā,shà [sha]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I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FH
四角: 39120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 同本义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

(4)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

(5)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

(6)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7) 沙漠 。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8)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如:豆沙

(9)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

(10)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形容词

(1) 沙哑的,嘶哑的 。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

(2) 粗糙 。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

(3) 粗野;粗俗 。如:沙块(粗野之人)

(4) 颗粒松散如沙状 。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

(5) 〈方〉∶雌性的 。如:沙牛

(6) 另见 shà

shà

动词

(1) 〈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

(2) 另见 shā

英文翻译

sand, gravel, pebbles; granul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 客家话:[陆丰腔] sa1 [梅县腔] s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海陆丰腔] sa1 [东莞腔] sa1 [台湾四县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沙头角腔] sa1
◎ 潮州话:sua1 sa1 (sua s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suɑsra/sha
[mo]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J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ETAK
四角: 34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漠,北方流沙也。——《说文》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漠野(我国北方沙漠地区)

形容词

(1)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庄子·知北游》

(2) 冷淡,不关心

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 又如:漠如(犹漠然。冷淡,不关心);漠置(漠然置之);漠尔(轻视,不在意)

(4) 通“寞”。空廓,寂静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

野寂漠其无人。——《楚辞·远游》

英文翻译

desert; aloof, indifferent, cool

方言集汇

◎ 粤语:mo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k7 [宝安腔] mok7 [海陆丰腔] mok7 mok8 [梅县腔] mok7 [台湾四县腔] mok7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5 [陆丰腔] mok7 [客英字典] mok7
◎ 潮州话:mo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慕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makmɑk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