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渚

shā zhǔ [ sha zhu]
注音 ㄕㄚ ㄓㄨˇ

词语释义

小沙洲。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小沙洲。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元 张可久 《普天乐·别怀》曲:“明月洞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日则驱鹰犬猎於芦丛沙渚间,所获多飞禽。”

引证解释

⒈ 小沙洲。

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元张可久《普天乐·别怀》曲:“明月洞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日则驱鹰犬猎於芦丛沙渚间,所获多飞禽。”

沙渚的网络释义

沙渚

  • 小沙洲
  •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元 张可久 《普天乐·别怀》曲:“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日则驱鹰犬猎於芦丛沙渚间,所获多飞禽。”
  • 沙渚造句

    双双鸿雁,哀鸣在沙渚矶头;对对鹡鸰,倦宿在败荷汀畔。
    妻子一激动,就跳入了高桥镇沙渚塘河中。
    泱泱碧湖蒲芦生,穆穆鹭鸶沙渚停。
    芦叶萋萋,蓼花瑟瑟,沙渚矶头,鸿雁哀鸣;败荷汀畔,鹡鸰倦宿。
    人工疏浚之后,南沙河水面宽阔流量可观,岸边沙渚水鸟众多,有如江南水乡。
    周功鑫还记得,不少老人倾身立于画前,用力地凑近看,峰峦冈阜、陂陀沙渚、林木葱郁、疏密有致,仿若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再现。
    红荷绿莲接天碧,鱼虾蟹贝任遨游,湖边长满了芦苇、蒲草、柳树类,成群出没的鸟儿,扑棱着翅膀,镀亮蓝天,绘满沙渚。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上游,沿“之”字形逆水而上,拐过一个弯,“钱塘”变成了“富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青山碧水,一片沙渚平畴。
    越到远处,景越小且用笔越简,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淡淡的线条是颤动的粼粼的波光,寥寥数笔,残潮隐沙渚,月落清江待天明。
    在河谷的深处,有一处三角形的沙渚,被交汇形成“”字形的两条河流包裹着。
    岸滩沙渚蜿蜒连绵,以遒劲有力的线条勾勒轮廓,皴擦结构,再粗笔施以淡绿,浓淡深浅变化丰富,层次分明,色彩明净清亮。
    几日东风泊沙渚,途穷对客强徘徊。
    石泉下冲沙渚浑,桑榆接地成深村。
    在南泉水源厂,罗志军察看了水源地水质,并来到太湖水源地实时监测平台和环保部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网太湖无锡沙渚站,了解太湖水质实时监测情况。
    中国渔船船队抵达南沙渚碧礁。
    事之余,每每陶情于其沙渚石滩,尽兴品咂周遭山川旷野悠然情致,或现场作西画写。
    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的神奇在于湖面或开阔如漾,水天一色;或狭窄如港,汊道曲折,遍布湖荡的岛屿沙渚土墩形各异。

    汉字详情

    shā,shà [sha]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I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FH
    四角: 39120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 同本义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

    (4)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

    (5)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

    (6)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7) 沙漠 。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8)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如:豆沙

    (9)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

    (10)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形容词

    (1) 沙哑的,嘶哑的 。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

    (2) 粗糙 。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

    (3) 粗野;粗俗 。如:沙块(粗野之人)

    (4) 颗粒松散如沙状 。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

    (5) 〈方〉∶雌性的 。如:沙牛

    (6) 另见 shà

    shà

    动词

    (1) 〈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

    (2) 另见 shā

    英文翻译

    sand, gravel, pebbles; granul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 客家话:[陆丰腔] sa1 [梅县腔] s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海陆丰腔] sa1 [东莞腔] sa1 [台湾四县腔] sa1 [客英字典] sa1 [沙头角腔] sa1
    ◎ 潮州话:sua1 sa1 (sua s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suɑsra/sha
    zhǔ [zh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FTJ
    五行:
    仓颉: EJKA
    四角: 34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者声。本义:古水名。渚水)

    (2) 水中的小洲

    小洲曰渚。——《说文》引《尔雅》。传:“渚,小洲也。”

    两涘渚涯之间。——《庄子·秋水》

    渠弭于有渚。——《国语·齐语》

    夕弭节兮北渚。——《楚辞·湘君》

    乘鄂渚而反顾兮。——《楚辞·涉江》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召南·江有渚》

    避渚洲。——宋· 文天祥《后序》

    (3) 又如:渚牙(洲上初生的草芽);渚田(小洲上的田);渚烟(笼罩在小洲上的烟雾);渚泽(洲中积水的洼地)

    (4) 水边

    汛洲清川渚,遥望高山阴。——晋· 陆机《豫章行》

    (5) 又如:渚莲(水边荷花);渚宫(春秋楚国的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英文翻译

    small sand bank, islet

    方言集汇

    ◎ 粤语:zy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3 [客英字典] du3 [台湾四县腔] du3 [梅县腔] du3 [宝安腔] d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 潮州话:思污2(暑)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与上聲開口三等cjox/tjvvtɕĭo